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體育時評:不能因逐利而背離體育精神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2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倫敦8月1日體育專電(記者 馬向菲)倫敦奧運會的女子羽毛球雙打比賽出現令人氣憤的一幕。為了不在下一輪碰到強手,幾對運動員消極比賽,相互“示弱”,引起眾多不滿。她們的行為,違背了體育精神,傷害了廣大體育迷的感情,受到批評合情合理。

  今天國際羽聯決定,取消幾名消極比賽運動員的奧運會參賽資格,以對他們違反奧林匹克精神的行為作出懲罰。

  即使國際羽聯不作出處罰決定,消極比賽也是不對的。那為何運動員又要選擇在奧運會這樣的大舞臺、在眾目睽睽之下有這樣的表現呢。記者認為,這是壓力使然,利益使然。前者是迫於無奈,後者是人類本性。

  賽前採訪教練,尤其是中國隊的教練,大多支支吾吾不願太過張揚。有教練坦承,壓力實在很大,不但有全國人民的期望,也有來自“領導上”的重托,不拿點成績回去沒法交代。

  在中國,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對大多數運動員、教練員來説,是一門職業,就像公司白領、出租車司機一樣,是養家糊口的工具,特別是許多運動員的家庭不是那麼富裕,甚至是貧窮,體育成績格外重要。與一般職業不同的是,他們常常暴露在公眾的視線之中,他們職業的成果也往往與國家榮譽緊密相連。

  如果運動員和教練員能在重大賽事中取得好成績,未來將充滿光明,否則,前途未卜,一般來説,往往不盡人意。即使是取得獎牌,也要分比賽的重要程度,否則,不會出現全國冠軍貧困而死、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金牌獲得者地鐵賣藝一類的悲涼故事。

  就算是比賽重要,獎牌的成色也分三六九等,沒有金牌幾乎等於什麼都沒有。所以會有這樣一個場景刺痛人的眼球和心靈:幾十名記者、體育局官員圍著山村裏接來的一對年邁的奧運選手父母,當奧運選手奪獎牌無望後,剎那間只留下年邁的父母。而當記者跑的項目一位運動員早早被淘汰時,教練特別遺憾地説,四年的努力全白費了。

  令記者開心的是,在倫敦奧運會上,已經看到了某種不同以往的轉變,在向我們期待的那個方向轉變。舉重小將周俊的失利開始被有些媒體稱為“最恥辱的比賽”,但發表了類似文章的《都市時報》很快鄭重向運動員公開道歉。這在記者的記憶中似乎還是第一次,這次道歉,來自公眾集體的心態進步和媒體的不斷反思。

  進步總是在一波三折,起起伏伏中到來。至少作為一名記者來看,倫敦奧運會的金牌第一次不再成為唯一的焦點,對失利者的關懷,對體育制度的思考佔據了大量報道內容。而公眾的掌聲,也更多送給了那些勇於拼搏的運動員──無論他們成績如何。

  所以,這次女雙“求敗”事件,記者寧可看成是中國體育進步篇章上的一個標點,新的內容很快就會出現,別急。(完)

熱詞:

  • 運動員
  • 體育精神
  • 消極比賽
  • 體育專電
  • 體育成績
  • 體育制度
  • 羽毛球雙打
  • 奧運會
  • 小將
  • 都市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