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新網:回歸人 激勵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1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倫敦7月30日電題:回歸人 激勵人  中新社記者 沈嘉

  中國女子舉重小將周俊剛剛經歷了她人生中的黑色一天,三次試舉失手,黯然出局。

  於是此後的評論中有“崩潰”、“驚天一敗”的形容,也有關於“內幕”、“貓膩”的分析。

  也有聲音説,“中國女舉在奧運賽場上的最差成績,這些跟周俊本身的遭遇來比較已經都算不了什麼,這個17歲的少女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以及,“輸掉的獎牌可以再奪,毀掉的是一位年輕選手的未來和信心。”

  比賽暴露出的地方利益博弈、人才選拔制度固然值得反思,同時,作為運動員的個體命運,也應當被足夠關注。

  從某種意義上説,丟掉一枚獎牌,並不比一名17歲女孩因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淚灑賽場,而更令一支國家隊蒙羞。

  媒體報道中還出現這樣一則消息:本屆奧運跳水冠軍吳敏霞的媽媽患癌症隱瞞了女兒多年,這個“善意的謊言”直到不久之前吳母病癒後才被拆穿。此外,為減少對吳敏霞的影響,其外公、外婆去世的消息也曾被隱瞞。

  “享受天倫之樂這種事情,我不去想更不敢想。”吳父説。

  此類情節,同樣應當引起關於競技體育中“人”的位置的思考。

  “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對此應該有越來越深刻的認識。

  運動員不應被簡單視為“奧運奪牌機器”的冰冷構件。統一標尺,服從效率,這是工業社會之後對人的異化。

  剛剛摘得奧運會女子100米蝶泳銀牌的中國選手陸瀅反思説,“中國人的想法習慣就是如果我練得很累,才會休息,什麼業餘愛好都沒有,把自己框在一個圈子裏,只會一味的訓練。這樣是不對的。”

  奧運最終要回歸到具體的人,關切個體命運的走向,允許人格形態的多樣,彰顯人性的光輝。

  應該承認,和幾年前相比,公眾和媒體看待體育的眼光有了更多的人情味。一些學者也觀察到,此次倫敦奧運,中國百姓更關注的是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具體表現,“這種表現不僅僅是拿幾塊金牌,而是運動員的奧林匹克精神和體育道德,和更人性化的形象。”

  站在“人”的角度,本屆奧運會的口號恰是:激勵一代人。

  讓體育回歸本原,使人獲得體質、道德、精神上的全面提升,個體價值得到尊重,是奧林匹克精神的DNA。

  如果這個夏天,一個17歲的女孩不會因為獎牌丟失而背負沉重包袱乃至改變人生軌跡;

  如果這個夏天,有更多運動員能在國家榮譽、事業成就和天倫之樂之間平衡兼顧;

  如果這個夏天,有更多中國孩子能因本國運動員的奪冠,以及未能奪冠而跳進泳池或者拿起球拍……

  那麼,這就無疑會是一個精彩的進步。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沈嘉)

熱詞:

  • 運動員
  • 人的異化
  • 回歸本原
  • 賽場
  • 內幕
  • 貓膩
  • 獎牌
  • 善意的謊言
  • 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