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運動員的價值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0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孫嘉暉

  據報道,湖北網球運動管理中心的相關領導表示,湖北省正在努力推動李娜的社會與經濟效應,發改委已經批下來3.3億元建造“李娜綜合館”。另悉,李娜不願出任“湖北省網管中心副主任”一事,原來只是個口頭任命,這個副主任不佔編制,也不拿工資。這是地方政府“追星”的典型案例,追求“娜價值”最大化的意圖昭然若揭,而身在法國巴黎力爭衛冕的娜姐可能對此一無所知,知道也不一定買賬。

  再來看一則讓人感到心酸的勵志報道,全國體操冠軍、山東青年孫旭光退役後這幾年打過各種零工,當過卸貨工、餐館服務員……現在,他是一名電腦維修員,辛苦一天賺取200元,而且是偶爾才接到一單活兒。

  像孫旭光一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運動員還有很多,他們有著輝煌的運動成績,一旦告別熟悉的競技場,就如同被拋棄的孩童,只能蹣跚學步,從頭開始,運動價值被徹底埋沒。

  最近發生的一些體壇事件,讓人的思維有點錯亂,體育的泛社會化,錦標背後的另類價值,還有被漠視、廢棄的體育人才,正在異化中國體育歷數十年風雨奠定的光輝形象。筆者在此並不想將矛頭對準誰,筆者想探討的是,一名運動員在現役時和退役後究竟能創造多少價值?該如何看待並充分利用這些價值?

  事實上,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獲得第4名,到2009年開始“單飛”,再到2011年加冕法網女單冠軍,李娜的“品牌價值”急速飆升,“亞洲大滿貫第一人”是地方政府非常看重的稀缺資源。但面對地方的極度熱情,李娜卻顯得更加謹慎,有點生怕“上當受騙”的感覺,畢竟有黃穗事件的前車之鑒。

  明星運動員不領受“副主任”的官銜、糧餉,便無須承擔打全運會的義務,這便是體育圈內的潛規則。如此這般,失去了“品牌效應”,很多運動員便沒有太大“價值”,以至於漸漸被埋沒、遺忘,誠如孫旭光。

  這是一個需要好好考量的問題,放棄短線炒作、透支,專注長線培養、開發,關照退役運動員生計和再發展,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才是中國體育能夠長盛不衰的根本。

熱詞:

  • 價值
  • 副主任
  • 女單冠軍
  • 品牌效應
  • 單飛
  • 衛冕
  • 品牌價值
  • 錦標
  • 運動成績
  • 體育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