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京報社論:用更強的防災能力銘記“721”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提升社會整體的防災能力,一方面需要每一個市民的自覺參與,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更加完善防災救災體系。

  27日上午11時左右,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安順等市領導來到房山區十渡鎮,看望受災群眾,部署救災善後和防汛工作,並與當地群眾一起向“721”特大自然災害遇難者默哀1分鐘。

  在向災害死難者默哀後,郭金龍説:“特大自然災害給我們的教訓異常深刻,在災害面前,我們的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應急管理都暴露出許多問題。我們必須深刻反思,永遠銘記這個教訓,不斷地加強和改進我們的工作,使我們的規劃建設更科學、更符合自然規律;使我們的各項工作更加以人為本,並確保這樣的災難不再重現。”

  “721”暴雨給北京帶來的傷害,超乎人們的想象。7月26日晚,北京公佈了遇難者人數和名單,從名單中可以看出,遇難者主要集中在房山等郊區,大多數遇難者死於突如其來的洪災。

  誠如郭金龍書記所言,這場特大自然災害的教訓異常深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而將“721”的教訓銘記於心,最好的體現就是,從政府到民間,儘快提升北京的防災能力。

  從目前情況看,這場特大自然災害已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

  首先是整體防災意識的薄弱,近些年來,在房山等一些遠郊區縣,均有佔用河道搞農家樂經濟開發的現象;在永定河、溫榆河,竟然出現多家高爾夫球場。

  另外,快速的城市建設與防洪規劃、排水設施落後之間的矛盾也比較突出。而災害應對能力也存在“十根手指,不一般長短”的現象。這場暴雨也暴露出民眾防災自救意識的不足。很多民眾不知道如何在車內自救逃生,有些民眾甚至缺乏雨天不在大樹下避雨、房屋浸水不使用電器等常識。

  事實上,在這場61年以來最大的暴雨中,公眾也看到,一些區縣和鎮村“零傷亡”。這當然不應僅僅歸結于幸運,而是他們平時就有較強的防災意識,並且針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了治理。

  門頭溝區的秋坡村就存在地質災害威脅。今年6月,門頭溝決定把秋坡村整體搬遷,徹底解決泥石流隱患。7月20日,該村剛剛整體搬遷完畢,就此躲過一劫。房山週口店鎮黃山店村也是全村零傷亡,這得益於,該村一個月前剛剛舉行過一場防汛演練。

  這些經驗值得好好總結推廣。提升社會整體的防災和應對能力,一方面需要每一個市民的自覺參與,平時就注重各種防災、自救知識與能力的積累,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更加完善防災救災體系。

  在救災、善後工作告一段落之後,有關方面,也應該對相關單位進行調查,該問責的就問責,該糾改的就糾改。災後重建,也需要尊重自然規律,科學規劃,解決發展旅遊等與防汛的衝突。當然,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完善防災救災體系,提高全民防災意識。

  在時間的河流上,“721”正在遠去,在這個城市的記憶裏,“721”將會永遠被銘記。希望,以“721”為鑒,從政府到民間,均有所行動,讓這個城市的防災能力全面升級。(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熱詞:

  • 721
  • 防災意識
  • 房山區十渡鎮
  • 防災救災
  • 京報
  • 社論
  • 郭金龍
  • 銘記
  • 暴雨
  • 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