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專家:中美應通過對話營造管控人權分歧的雙贏局面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5日 14: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特約撰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部副主任 劉飛濤  

  為期兩天的第17輪美中人權對話7月2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閉幕。中美兩國在法治、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勞工權利等範圍廣闊的人權問題上進行了坦誠的交流和對話,雙方不僅坦率表達了各自的關切,還達成了原則性共識。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認為,這樣的對話説明美中關係的成熟,表明兩國能開誠布公地討論有關人權問題的各個方面。

  應該説,從本輪對話議題及成果來看,體現了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是對話議程更加均衡、全面。本輪對話不拘泥和糾纏於個案問題,法治、個人正義、社會平等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成為對話的重要內容。社會問題納入中美人權對話範疇,使人權的含義更加全面,也符合中國一向堅持的社會人權觀和發展人權觀等理念。對美國而言,如果能把發展權納入人權加以考慮,應當説是美國人權觀念的一個不小的進步,儘管美國的這一意向還有待進一步的清晰化。

  二是中美人權對話正逐步從“討價還價”的談判平臺轉變成相互溝通和學習的渠道。美國一向視自己為“山巔之城”、人類自由和民主的“燈塔”,因而非常習慣於將人權問題泛政治化,並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他國人權問題指手劃腳。事實上,美國曾長期把中美人權對話當成向中國施壓並藉以謀取國內政治利益的平臺。但是社會議題的納入,使中美對話的平等性得到實質性體現,比如,美國面臨着解決“1%對99%”的財富分配不均問題,中國也面臨着貧富差距拉大等現實社會問題,這足以説明在人權問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硬道理。當然,即使在美國一向鼓吹的“普世人權”問題上,美國也應當深刻反思。美國前總統卡特不久前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美國因為在人權問題上“劣跡斑斑”從而正在拋棄“世界人權捍衛者的角色”,包括無人機使用以及“虐囚”等一系列政策及事件。

  三是將人權對話納入中美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框架之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對話前的吹風會上稱中美“人權對話是中美廣泛合作與牢固夥伴關係的內在成分。”其言下之意,顯然是中美在人權問題上不僅僅是分歧,同時也有相互合作的空間。而中國目前正在積極探討和倡導中美兩國構建新型的大國關係,妥善管控分歧將是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必要成分。把人權問題納入中美建設性夥伴關係框架之下,實際上是中美管控分歧的一個新的嘗試,也就是用機制性的保障手段,防止人權問題損害中美關係大局。

  當然,由於中美兩國在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都存在着差異,雙方在人權的基本理念和實現途徑上仍存在很大的分歧,不能期望僅僅通過對話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彌合這些分歧。但從根本上説,中美在實現人權的目標方面並無太大分歧,但兩國對如何實現人權理想有着不同的認識和選擇,如果中美兩國能夠本着增進了解、縮小分歧、擴大共識、共同提高的精神,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人權對話,那麼將會共同營造管控中美人權分歧的雙贏局面。

  作者簡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美國外交決策、中美關係以及亞太安全等問題研究。

熱詞:

  • 對話
  • 人權問題
  • 分歧
  • 中美兩國
  • 燈塔
  • 虐囚
  • 紐約時報
  • 人權觀
  • 美國國務院
  • 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