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博物館裏的秘密]工裝褲搪瓷杯 平民女校90年後再”招生”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4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滬上白領身著舊時工裝在平民女校舊址進行體驗式參觀。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劉歆7月14日報道:平民女校,隱藏在樹影搖曳的老式上海石庫門中,這個曾經培養出王一知、錢希均、丁玲等一批著名婦女人才的學校,作為中共二大紀念館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許鮮為人知。然而,時隔90年,位於輔德里632號A的平民女校再次打開校門“招生”,穿上碎花襯衫、卡其工裝褲,捧著搪瓷杯,你是不是也會産生“穿越”的錯覺?

  1922年2月,平民女校的招生簡章和復旦大學等學校並列出現在《民國日報》頭版上。由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陳獨秀和李達提出創意,旨在培養婦運人才,開展婦運工作的平民女校,借用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的名義,于1922年2月20日正式開學。

  平明女校的校舍在輔德里632號A,由李達夫人王會悟出面租賃。這是一棟兩樓兩底的石庫門里弄房子,樓上的客堂間作為教室,課桌椅都是由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負責人徐宗漢(黃興夫人)捐助。學校分高級、初級兩個班。高級班授課內容有國文、數學、英文、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講演術、物理學等,初級班實行半工半讀,每天上午上課,下午做工(縫紉、搖襪等),晚間自習。

  作為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第一所培養女幹部的學校,平民女校為早期婦運工作的開展培養了一批婦女幹部。1922年秋,李達及其夫人王會悟因故離滬,學校由蔡和森、向警予接辦。同年年底,因許多兼職的革命活動家無暇顧及和經費不足等原因停辦。

  “現在的年輕女性和20世紀20年代的年輕女性同樣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需要溝通和交流。”從“女性”的角度,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楊嫣説起了當時提出“老校新開”的初衷,“我們希望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中,能夠有一方凈土,可以讓大家去感受先輩的經歷,他們的困惑,當然也有愛情。”

  於是,紀念館不再單純是參觀、説教的地方。當你走進舊上海石庫門,穿上碎花襯衫、卡其工裝褲,捧著搪瓷杯,在平民女校學員們曾經學習和勞動的教室中聆聽她們的歷史,做著女工,親身感受那個年代年輕女性半工半讀的日子,絕對會比一段簡單的解説讓你印象深刻,並且感同身受。

  這樣一種體驗式參觀的模式並不只是想象。時隔90年,靜安區的30名女幹部成為了平民女校新開後的第一批“學生”。30多名女幹部統一身著印有藍色小碎花的白襯衫和卡其工裝褲,分成兩組參與到體育課、文化課和勞作課的體驗式課程中,親身體會著90年前一批覺醒女性掙脫封建禮教束縛,在學校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通過勞動來貼補學習費用的經歷。

  “平民女校的體驗式參觀已經面向社會開放,主要通過聆聽演講、走近歷史、主題座談、手工實踐等活動形式,讓現代年輕人親身感受和二大相關的那段歷史。但考慮到學校的座位有限,最好是通過團體預約的方式參加,參加者可以事先跟我們溝通體驗的具體內容和形式。”楊嫣表示,雖然目前這種形式才剛剛開始嘗試,但她非常希望通過創新參觀形式,吸引更多的人主動走進二大紀念館,吸引更多的人主動了解中共歷史上這段重要的歷史。

熱詞:

  • 女校
  • 平民
  • 工裝褲
  • 招生
  • 搪瓷杯
  • 招生簡章
  • 王一知
  •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 學校
  •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