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記中共一大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12: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倪興祥:中共的“根”在這裡

5月7日,遊客在中共一大會址外參觀。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領航中國紅色足跡)中國共産黨的“根”在這裡——專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倪興祥

  新華網上海5月8日電(記者許曉青、肖春飛)“中國共産黨的‘根’在這裡,在上海這間只有18平方米的石庫門廳堂裏。”

  兩鬢染霜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倪興祥,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之際,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27年來他在此工作的見聞和感悟。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召開,來自各地的10余名代表,聚集在狹小的石庫門廳堂裏,探討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從此揭開了中國共産黨開天闢地的革命與建設之路。

  “從最初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7000多萬名黨員,中國共産黨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稱“一大會址守門人”的倪興祥感慨萬千。

  參觀人數見證國家發展

  “去年一年58萬參觀人次,今年還可能遇到每天6000至8000人的大客流,一大會址正在創造改革開放以來年參觀人數的新高。”倪興祥掐指計算。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大會址紀念館向全社會開放,迄今累計接待遊客1000多萬人次。近年來,這裡不僅是革命聖地,更是“紅色旅遊”的標誌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學現場等。從入黨宣誓地,到集體婚禮現場,再到紅歌會舞臺,一大會址紀念館正發揮著多樣化的作用。

  “遊客數量和來源,就好像一個標尺。近年來,有民生活越富裕、越安康,黨和群眾的關係越密切,一大會址的參觀者自然就越多了。這是我在這裡‘守門’27年來最深刻的感悟。”他説。

  據倪興祥分析,單從團體觀眾的構成變化,也能感知黨和國家發展的脈搏。曾經有一段時間,參觀者主要來自黨、團、工會組織的集體活動,政治教育的特點很鮮明。但現在的一大會址,在70%的團隊客流中,是自發前來的“紅色旅遊”團,以及家庭團、揹包客等。

  外國遊客越來越多,是近年來一大會址的另一個明顯變化。2010年到訪此地的58萬人次中,有4.2萬人次是外國人。“這是中國國力不斷提高、執政黨魅力不斷增強的結果。”倪興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