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盤點黨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7日 1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使命——中國共産黨建黨90週年

1956年2月董必武為中共一大會址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巨”。

  ◆近代中國的歷史表明,成立新的革命政黨來領導中國人民的鬥爭,已經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

  ◆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由於當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了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歷史條件: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為建黨奠定了階級基礎;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建黨提供了思想條件;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黨的成立作了準備。

  ◆黨的一大確定了黨的名稱、黨的綱領,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産黨的成立。中國共産黨一開始就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原則,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和很強的戰鬥力。中國共産黨的創建,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共産黨自1921年創始以來,已經走過了將近90年的光榮奮鬥歷程。毛澤東説過:“中國産生了共産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毛澤東選集》第1514頁)自從有了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的鬥爭就展現出嶄新的面貌,就有了通向勝利的保證。

  中國共産黨的創建是近代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近80年時間裏,中國人民為了反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曾經進行過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鬥爭,這些鬥爭雖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歸根到底還是失敗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表明:“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

  在中國共産黨誕生以前,在中國革命中起領導作用的是國民黨。

  國民黨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它曾經發動和組織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同盟會內部發生劇烈的分化。孫中山本人也一度認為,今日“民族、民權兩主義俱達到,唯民生主義尚未著手”,當前的急務在於發展實業。他曾接受袁世凱給的全國鐵路總辦的頭銜,準備“十年不預政治”,以在野之身,“于十年之中,築二十萬里之線”。後來,宋教仁被刺殺,國會也為袁世凱所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等奮起發動反袁的二次革命,但不久即遭到失敗。

  為了恢復同盟會的革命精神,孫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創立中華革命黨,由於提不出能夠廣泛動員群眾的綱領(它所提“護法”的口號對群眾並沒有多少吸引力),由於採取要求黨員宣誓“服從黨魁命令”並打手模這類落後的組織方法等等,它沒有能夠成為群眾性的黨,沒有能夠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發生重大的影響。蔡和森在《中國共産黨史的發展(1926年)》中説過:五四運動時,整個説來,國民黨是站在群眾運動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學生雖派代表找過國民黨,它的領導人“竟以無力參加拒絕”。這個趨勢很可以説明國民黨已“不能領導革命了,客觀的革命勢力發展已超過他的主觀力量了”。這些事實表明,成立新的革命政黨來領導中國人民的鬥爭,已經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