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法制日報:賣家獲差評“千里傷人”切割了電商公信力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10: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珠海段某在淘寶網向賣家深圳某電訊公司購買了一台三星手機,段某收到貨後發現是水貨便要求退貨,但與賣家多次交涉未果,段某就在淘寶網上給予賣家“差”的評價。不料因為這個“差評”,賣方4人從深圳奔赴珠海將段某砍傷。目前,已有3名嫌犯被刑拘,1人在逃(7月12日《廣州日報》)。

  “買賣不成仁義在”的商業底線近來頻遭踩踏。午夜打電話騷擾也好,寄送壽衣發泄怒氣也罷,面對“差評”,賣家想的不是如何整改,而是怎樣“遮醜”;為了讓“差評”銷聲匿跡,少數賣家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賣家之所以如此在意,就在於“差評”是一個商業符號。在買方市場業已形成的格局下,賣家需要一定的社會符號來傳遞自身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信息;而這些社會符號也必須建立在社會認同的邏輯上,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賣家所傳遞出的信息才能被買家接受,符號互動才得以完成。

  如果説“好評”意味著滿意和信任,“差評”就意味著不滿和質疑。在電子商務裏,買家倘若不滿,就可以通過給“差評”來進行利益表達。“差評”作為一個公共的商業符號,必然會對其他網購者的消費決策産生影響。換言之,“差評”既是買家進行利益表達的工具,也是買家進行利益博弈的一種手段,是消費者對商家的一種“反制”舉措。

  然而,在少數商家看來,“差評”無疑是“眼中釘”、“肉中刺”,無時不刻不想除之而後快。在道德失范、市場失序的前提下,賣家和買家之間的博弈鏈條很短,這就使得機會主義成為事實上的“次優選擇”。在賣家扭曲的價值觀裏,失去一個買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差評”會影響後續的買家,從而影響商業逐利。

  情緒激動,行為失范。“千里傷人”的賣家在受到法律懲處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損傷新興購物方式的社會公信力。如果連公平交易權、安全保障權等基本權利都得不到有效保護,消費者是不敢輕易享受電子商務的樂趣的。

  買家和賣家,本應是同一陣營的朋友,攜手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處於對立的兩極,只會兩敗俱傷。加強市場管理,規範市場秩序,電子商務才會“揚長避短”,造福于老百姓的消費生活。

熱詞:

  • 賣家
  • 差評
  • 買家
  • 電商
  • 次優選擇
  • 廣州日報
  • 眼中釘
  • 千里傷人
  • 好評
  • 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