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養老問題,離回饋正義尚有差距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2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西都市報特約評論員蔣璟璟

  近日,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佈《201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主要數據報告》,數據顯示社會養老保障的覆蓋率,城鎮達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農村34.6%,月均養老金74元,僅為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的近5%;城鎮老年人近75%是離、退休職工。而在農村,有44.3%的老年人仍在幹農活;比較老年人平均年收入結構,城市中老年人的養老保障佔到86.8%,而農村目前主要還是靠家庭和土地養老,養老保障只佔到18.7%。

  “農村”與“城市”,不僅指兩種不同的群居模式,更內含著迥異的生活選擇。在中國農村,諸如自給自足、小農經濟一類的傳統,遠未絕跡。廣袤土地上,農民群體與現代文明的關係,大致可用“若即若離”概括言之;而在城市,商業與市場的力量,加之新式公共治理的施行,導致生活的範式被極大重塑。那麼,差距或曰差別是明顯的,就如“養老事業”呈現的雙重軌跡,一方是最徹底的“自我負責”,另一方卻已被“公共服務”適度接管。

  一定意義上,城市老人比農村老人,得到更多養老金可以理解。畢竟,農民擁有土地,手握直接的生産資料,不少生活資料免費可得。垂垂老矣之際,守著一畝三分田,他們也能勉強度日;但對城市老人來説,生活于“什麼都要花錢”的世界,若無外力接濟、無退休金兜底,基本的生存將難以維繫。當特定時代福利體系建構未成,分配給農村和城市的養老資源的差距,便會加倍凸顯。

  公眾得以看到,“1527元”與“74元”的強烈落差。儘管這組數據“情有可原”,可公眾心底仍不禁震顫。或許可以説,在養老機制的搭建途中,職能者奉行了“部分擱置、部分先行”的路數:首先兼顧了城市群體的訴求,他們恰巧發聲渠道更多、政策倡導力更強;與此同時,農村養老則看似不那麼迫切。

  長久以來,農村社會天然具備的“自我養老”、家庭式的共濟能力,被政策制定者一再放大,甚至據此就坦然地“吝嗇”,忽視農民對公共保障的需求。殊不知,鄉土世界內,那種自給自足、自我負責的基因,本就無比脆弱。農村老人,當然可憑勞作“終老”,可依賴子女贍養度日。但僅此而已,他們的暮年多半隻能實現低水平的“生存”,而無以追求高水平的“生活”。

  基於社會的“回饋正義”,任何正派社會都該對做出貢獻者予以適當回報,尤其針對謀生能力減弱的老人。現實中,企事業員工、公職人員等城市人群,以領取“退休金”的方式,享受著“社會的回饋”;而在農村,“養老金”不僅杯水車薪,且多半是給予“困難戶”的救濟資金。此外的更多農民,一生的辛勞不曾得到制度層面的充分“認可”與“回贈”——為此糾偏可謂“迫切”,誠如相關官員所説,“未來一個時期,要力爭實行養老保障的全覆蓋。”

  (相關報道見昨日本報10版)

熱詞:

  • 農村
  • 養老保障
  • 城市
  • 退休金
  • 養老問題
  • 養老金
  • 1527元
  • 生存
  • 74元
  •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