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完善地災預警機制還需接長責任“短板”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1日 1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28日,四川寧南縣一施工營地被泥石流沖毀,已造成14人遇難,26人失蹤。據悉,事發前1天,當地政府曾將預警短信轉發給工程建設籌備組接洽人胡某。胡某卻將該短信刪除,他稱短信太籠統沒有大的意義,並表示防汛不是他的職責,自己沒有義務去轉發。(7月9日《新京報》)

  當環節的疏漏阻擋信息的發佈,耗資建立的預警機制也就形同虛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安全意識的增強,重於單一的預警防治。因此,在針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的防範方面,落實責任、強化宣傳甚至遠比地災預警機制的建立更為重要。

  很難想象,在當前信息發達的時代,一個關乎數千條生命的災害預警信息,僅僅是憑藉幾條手機短信的相互轉發來進行傳達,這難免會讓人感到是當地政府應急措施不足的表現。實際上,氣象災前預警作為公共信息,本應是地方政府為民眾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此次因中間環節出現紕漏造成人員傷亡,雖然一定程度上是因相關企業對於預警信息不夠重視所致,但卻也映襯出當地政府預警機制的“短板”。

  事實表明,單一的短信預警機制,對於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並不能夠完全發揮作用。早在2011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就已經明確表明,到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威脅。很顯然,即便是此次四川寧南縣地方政府早已發佈災前預警信息,但從事態的結果來看,有關災害的評級、應急措施都沒有跟上,也是造成預警短信淪為“垃圾短信”的重要因素。

  所以説,想要徹底發揮預警機制的防災能力,相關部門不僅要走出“發完了事、事不關己”的預警盲區,還應該建立短信災害分級管理,準確發佈地災危害,避免因接洽人的不夠重視導致預警“失靈”。與此同時,也應採取多渠道的預警信息發佈,並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微博、電話等多種渠道發佈信息。

熱詞:

  • 短板
  • 預警機制
  • 災害分級
  • 預警信息
  • 接長
  • 垃圾短信
  • 新京報
  • 寧南縣
  • 防治體系
  • 人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