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雲南成珍貴古籍最多省份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0日 0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昆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記者李丹丹報道 我省傣族的《粘響》、納西族的《董術戰爭》、彝族的《尼蘇》等47部少數民族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成為全國珍貴古籍種類和數量最多的省份,這些珍貴古籍多為明清抄本、寫本、刻本。

  2008年以來,我國先後啟動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評選工作,雲南省共有47部少數民族古籍入選。其中:傣族的《粘響》《羯磨説》,納西族的《董術戰爭》《白蝙蝠取經記》,彝族的《尼蘇》《百樂書》《指路經》等8部少數民族古籍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彝族《勸善經》《六組祈福祿經》《阿詩瑪》,納西族的《祭拉姆道場》等17部少數民族古籍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彝族的《彝族六祖源流》、彝文版《董永與七仙女》,納西族《延壽道場》等22部少數民族古籍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這些珍貴古籍多為明清抄本、寫本、刻本,收藏于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規劃整理辦公室、各州市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及相關民族文化研究院。

  2010年,雲南省財政設立了每年2000萬元的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專項經費;2011年,省財政又設立了每年1500萬元的雲南世居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專項經費。目前,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弘揚工作不斷加強,少數民族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成果位居全國前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主任普學旺介紹説,現已初步查明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蘊藏量達10余萬冊(卷),口傳古籍4萬餘種,其中已搶救保護少數民族文獻古籍3萬餘冊(卷),口傳古籍1萬餘種。翻譯、整理、出版了彝、納西、傣、回、哈尼、白、苗、瑤、基諾、藏、普米、傈僳、景頗等民族古籍600多冊(卷)2000余種。長達5000多萬字的《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100卷已出版,《中國貝葉經全集》100卷已翻譯出版,《彝族畢摩經典譯注》100卷已編譯完成。

  2009年至2011年,省民委投入3350萬元建設了包括25個世居少數民族在內的36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對當地少數民族傳統歌舞、民俗、歷史、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活態保護。

熱詞:

  • 古籍整理
  • 雲南少數民族
  • 尼蘇
  • 納西族
  • 粘響
  • 阿詩瑪
  • 董術戰爭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董永與七仙女
  • 中國貝葉經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