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經濟日報:"唯冠"勝訴"蘋果"的啟示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9日 1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沸沸颺颺近兩年的iPAD中國商標案終於有了結果。廣東省高院日前宣佈,蘋果公司已與深圳唯冠公司就iPAD商標案達成和解,蘋果公司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萬美元,蘋果將獲得iPAD在中國內地的使用權。這是一個表面上看來皆大歡喜,實際上卻是雙方都不得不接受的無奈選擇。深圳唯冠在瀕臨破産前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蘋果公司則在交了一筆不菲的學費後,從此在中國內地市場輕裝上陣。

  蘋果與唯冠商標權之爭可追溯到10年前。2000年,唯冠集團台灣子公司唯冠國際註冊了iPAD在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商標。次年,唯冠大陸子公司深圳唯冠註冊了iPAD中國商標,並將該商標使用在其自主研發的液晶顯示器等電子産品上。2006年蘋果公司的iPAD手機入市,並開始計劃推出蘋果電腦。在進入歐洲市場時,才發現iPAD商標歸唯冠公司所有,為了保持品牌的全球一致性,蘋果就巧妙地在英國設立一家名為IP的殼公司出面“廉價”購買iPAD商標。這一招果然奏效,2年半前,蘋果僅支付了3.5萬英鎊,就從唯冠國際手中買下了iPAD全球商標權。但百密一疏的是,中國內地iPAD商標的所有權並不在唯冠國際,而在深圳唯冠的手中。

  從本質上説,深圳唯冠與蘋果的訴訟,並非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而是一場關於規則的博弈。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規則有時比實力更有價值。深圳唯冠獲賠看似“不勞而獲”,實則于法有據,因為中國商標採取註冊在先原則。深圳唯冠運用市場規則,拿起法律武器積極維權的舉措無可厚非。

  蘋果因商標轉讓存在重大失誤而付出了天價和解金。同樣,加多寶苦心經營多年卻為王老吉做了嫁衣,而今不得不另投鉅資重塑品牌。這兩起備受關注的知識産權案,告誡企業需要高度重視知識産權,確立知識産權戰略,儘快建立完善的保護體系。

  21世紀的國際經濟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知識産權的競爭。跨國巨頭們之所以熱衷於知識産權保護,因為他們深知,企業一旦掌握了核心技術、拳頭産品和成熟的産業鏈條,不管産品在哪個國家生産,只要貼上自己的品牌,都可以在全球市場上所向披靡。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國際貿易摩擦和商業糾紛將明顯增加,中國企業也必將面臨更多來自外國企業的挑戰。對唯冠而言,它雖然完勝蘋果,卻並不值得盲目樂觀,反而應該反思,到底什麼才是企業的生命力?蘋果沒有iPAD商標,可以重金贖買;唯冠手握iPAD商標,卻下不出“雙黃蛋”。它所獲賠的6000萬美元,尚不足以清償其所有負債。

  唯冠與蘋果發展路徑的鮮明反差足以警醒我們:要想避免“先驅”變“先烈”,持續的自主研發創新才是靈丹妙藥。一個企業如果只有商標專用權,而沒有過硬的産品,即便擁有(或搶注)再多的商標,也只不過是沒落貴族的遮羞布而已。

熱詞:

  • 唯冠
  • 蘋果公司
  • 蘋果電腦
  • iPAD
  • 先烈
  • 自主研發
  • 加多寶
  • 國際貿易摩擦
  • 知識産權戰略
  • 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