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客戶資料成垃圾,何來存款安全?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8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客戶的小額支付系統專用憑證、業務受理單、代收費憑證、身份證核查結果等客戶資料,在鄭州銀行花卉市場支行扔掉的垃圾袋內每天都能發現。7月6日,鄭州銀行相關負責人卻稱是“客戶自己扔掉的”。(7月7日《新快報》)
  且不説垃圾袋內出現的現金調入調出業務受理單等單據不可能為客戶所有,就算上述客戶資料真是客戶自己扔掉的,銀行也應盡到提醒義務,並在清理垃圾簍時,主動銷毀這些有客戶詳細信息的資料,以保護客戶隱私不遭洩露。
  像鄭州銀行花卉市場支行這樣不把客戶資料當回事的銀行還真不少: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分行多福支行把重達四五十斤的儲戶個人隱私資料裝進塑料袋,扔到了銀行附近的垃圾堆。(2011年2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而某銀行佛山汾江支行做得更過分,直接把留有家庭住址、聯絡方式、個人財産信息的客戶資料賣進了廢品收購站。(2009年3月23日《南方都市報》)
  對銀行的客戶資料應如何保管,有關部門不是沒有規定。亂扔客戶資料不僅會被停業整頓或吊銷經營許可證,相關責任人還可能因此獲刑。《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規定:“客戶身份資料、交易記錄,自業務關係結束當年或交易記賬當年計起至少保存5年。金融機構違反該辦法的,可責令金融機構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就算已過保存期限的客戶資料,也應該及時銷毀,不能隨便亂扔。因為《刑法》第253條規定:“金融、電信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將本單位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但這些規定顯然並沒有阻止銀行亂扔客戶資料。上述銀行也無一受到懲處,相關事件全都不了了之。法規形同虛設,違法成本過低,銀行自然不會吸取教訓,難怪類似事件一再出現。而沒被曝光的還不知有多少。難説沒有犯罪分子利用這些客戶資料中的個人信息和身份證複印件去作案,讓儲戶蒙受更大損失。
  銀行總説銀行卡遭遇盜刷、網上銀行遭黑客入侵事件是客戶自己保管密碼不當所致,但本應保密的客戶資料頻頻外泄,難免讓人懷疑究竟是客戶自己洩露了密碼和個人資料,還是銀行自己出的錯?以後現審理類似案件,法官可不能輕易採信銀行的説法。
  現在市民只要信用卡有透支或貸款沒有按時還款,就會進入信用“黑名單”。但在個人信用記錄越來越詳細的同時,銀行自身的不良信用記錄卻沒有得到同樣對待。別説從沒有銀行進入企業信用“黑名單”,就是那些非法洩露客戶資料的銀行及其負責人也少有被處罰的。有關部門在處理洩露公民個人信息案時,不能總拿房産仲介或物業公司員工開刀,而放過了同樣是洩露公民個人信息重要源頭之一的銀行員工。即使不追究刑事責任,也應該給予治安處罰,這才能讓銀行員工們真正長記性,別再把客戶資料不當回事。
  金融監管部門對亂扔客戶資料的銀行也不能護短,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經營許可證的處罰雖重,但要是能提高銀行的責任心,還是值得的。總比任由他們玩忽職守,給客戶帶來更多損失強。相關銀行的高管們也要好好檢討一下自己銀行的管理,這才是對儲戶和股東負責的行為,才對得起他們每年幾百甚至上千萬的高薪。存款安全、保護隱私是客戶對銀行的最大期待,這都做不好就別再在廣告中吹噓所謂的優質服務。只有真正對儲戶負責的銀行才能在激烈的商戰中笑到最後。

熱詞:

  • 客戶資料
  • 客戶身份
  • 存款
  • 黑名單
  • 南方都市報
  • 新快報
  • 刑法
  • 每日經濟新聞
  • 小額支付系統
  •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