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兩元韭菜五千元鑒定費 食品安全遇制度瓶頸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7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3日,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的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該決定要求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地方各級政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

  經濟學上有一個定律叫“劣幣驅逐良幣”,這一定律用在食品市場更為妥帖,不安全食品由於低廉價格優勢、色香味的感官優勢、非正常渠道的流通優勢更容易佔領市場。並且食品安全的“連帶效應”又尤為明顯,往往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一個食品安全事件就會毀壞一個産業鏈,奶粉事件就是證明。

  食品安全關係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消費者是最好的監督者,也是食品安全監督的最後一道關口。然而消費者要真正監督食品安全卻是難上加難,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2元韭菜5000元檢測費”就直擊問題的命脈:一捆韭菜,每一項指標的檢測需要100元左右,按照50種指標全部檢測來算,一個樣品可能就要花費5000元錢,而購買這捆韭菜只花了2元錢。所以,有人調侃稱消費者鑒定食品,是“追回一隻雞,殺掉一頭牛。”消費者對真理的追求是有限度的,需要服從價值理性的約束,在明顯得不償失的“成本理性”之下,更多的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只能選擇忍氣吞聲。筆者認為,就目前而言,消費者缺少的不是監督食品安全的積極性,而是受制于食品安全鑒定的高成本。與其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設立“有獎舉報”,還不如合理轉嫁食品安全鑒定的成本,由政府負擔起食品安全鑒定的費用。

  説到成本問題,網上一個故事流傳甚廣:一個中國留學生在德國留學期間,在一家圖書館裏被偷了錢包,幸好裏面僅有20歐元,他不想報警,可圖書館的保安卻報了警。這位中國留學生對趕到現場的女警察説:“只有20歐元,不必興師動眾,即使抓到了小偷,所花費的代價也太大了。”女警察嚴厲地説:“我們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講值不值,而法律的尊嚴不能用金錢衡量。”女警動用了種種手段最終抓獲了小偷。

  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確實已經不能簡單地用“鑒定樣本”價值與“鑒定費用”之間的成本大小進行成本衡量,因為食品安全的背後,還涉及公眾健康的成本、社會誠信的成本、産業發展的成本,這些都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相對於這些成本來説,鑒定成本又算得了什麼呢?而這一成本由政府承擔也是理所應當的,因為食品本身就是一個應該由政府監管的市場。

  除此之外,政府還應當鼓勵民間科研組織參與到食品安全的監督與管理中來,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研究並允許向社會發出權威的食品安全信息。美國就有一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前段時間正是由於該中心發現可樂等蘇打類飲料可能有害健康,於是向社會發出警告,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郭敬波

熱詞:

  • 韭菜
  • 食品安全問題
  • 鑒定費
  • 制度瓶頸
  • 安全食品
  • 食品市場
  • 劣幣驅逐良幣
  • 關於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 鑒定成本
  • 奶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