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工廠創造“點金術” 農村麥草又變寶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1日 17: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濟南7月1日電(記者徐金鵬、羅博)麥收剛過,在一些地方因焚燒小麥秸稈而狼煙四起的時候,記者在地處魯西的聊城市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一幕:以往被許多農民一把火燒掉的秸稈,現在成了“寶貝”,一些農民甚至專門當起了秸稈經紀人。

  在高唐縣泉林紙業公司原料場,數十個大草堆間隔有序,一輛輛滿載小麥秸稈的運輸車排成了壯觀的金色長龍。正在等待過磅稱重的聊城市經濟開發區北城街道辦事處農民王德強告訴記者,以往許多麥秸都燒了,現在,麥秸有用途了,農民也能增加點收入。“俺這一車能凈賺1500塊左右。”

  聊城是糧食主産區,秸稈資源豐富。前些年,小麥秸稈一度被廣泛地用作造紙原料,但由於草漿濾水性能差、廢液提取率低,環境污染重,被國家限制發展,許多草漿造紙廠被關停,大量秸稈無處消化,只能無序存放或就地焚燒。

  近年來,高唐泉林紙業公司開發了三項國際領先的技術工藝,有效破解了秸稈造紙黑液污染瓶頸,並形成了“秸稈-紙漿-漿製品-有機肥”循環利用的産業模式,為秸稈找到了好去處。

  34歲的王德強是個精明人,家裏種著7畝多地,從去年開始,看到以往不值錢的麥秸既能造紙又能造肥,他嗅到了一條生財之道──秸稈回收。為此,專門買了一台小型麥草打捆機和一台農用車,到田間地頭收小麥、玉米秸稈,然後賣給紙業公司,當年就掙了兩萬多元。他説:“今年我提前動手,短短20多天就收了70噸小麥秸稈,再收上一季玉米秸稈,今年賣秸稈的純收入估計能到3萬元。”

  為了鼓勵更多農戶回收秸稈,泉林紙業公司向農民推廣麥草自動打捆機,用肥料換秸稈,給予農民收購補貼,目前已在安徽、江蘇、吉林及省內的聊城、濟南、濟寧等地建成了21個秸稈專業合作社和600個千噸收購點。不少農民依靠公司提供的擔保貸款,拿到了充足的流動資金,搖身變成了秸稈“經紀人”。

  秸稈回收利用為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為農民開闢了增收渠道,同時解決了焚燒秸稈污染環境的難題。記者在聊城一帶的田間地頭,沒有看到農民燒秸稈的現象。泉林紙業公司原料部部長華新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按一畝小麥産460公斤秸稈、每噸秸稈240元計算,農民每畝可增收110元左右,正好夠一季的玉米種子錢。

  這種産業模式得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又核準了泉林紙業總投資106億元、年處理15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隨著企業産能的擴大,秸稈用量也將大幅增加。華新生説:“現在我們每天收購麥秸2000多噸,預計今年將收購80萬噸的小麥秸稈、40萬噸的玉米秸稈,周邊地區的秸稈回收率能達到90%以上,農民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燒秸稈了。”

熱詞:

  • 麥草
  • 農民
  • 農村
  • 經紀人
  • 小麥秸稈
  • 泉林
  • 專業合作社
  • 玉米秸稈
  • 地頭
  • 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