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對《大家》"野雞版"的"文化"解讀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6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同一個刊號下出了個“理論版”的《大家》,然在這個《大家》上發表的論文等,是要收版面費的,按照平均一期200篇論文、每篇論文收益3000元計,一年不少於2000萬元。(6月25日《中國青年報》)。

  有關這種收費的“野雞版”,其實也不算什麼新聞了。只是,《大家》以往的光環,令一些善良的人們心痛,唉聲嘆息。難道板子就是打中辦刊人的職業道德之丟棄?就是打中了有關出版監管部門的不負責任?就是打中了“論文需求”者的無奈?這些板子打一打是可以的,甚至也是應當的。但是,這樣的板子我們打得還少嗎?為什麼板子照打,問題——這等事還是屢屢發生呢?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文化人不講文化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了。辦像《大家》這樣的文化人,可以算是比較有高檔文化的人了。但是他們(或者其中的一些人,甚至是刊物的領導者)還講文化嗎?還有文化人的底線嗎?他們的眼裏、心裏不都全是錢嗎?按道理,在公眾的心目中,辦文化刊物的人,或者説是媒體人,是很講文化職業道德的。因為他們承擔著文化傳播的使命,從事的是非常高尚和事業。然而,現在的某些辦刊辦媒體的文化人,還有多少文化味。一些人把經營交易放在首位,把賺錢奉為圭臬。這種情勢下,出現一個每年進帳“不少於2000萬元”的《大家》並不奇怪。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文化成果”不但可以成為一種生意(交易),而且可以造假。有一種説法,叫做“有需求就有市場”。對此話是有不同意見的,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這“收費發表論文”的交易上看,“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做論文,説到底是一種文化。發表論文,能否見報刊,應當取決於一定“文化標準”。但是,現在只要你付錢,可以不論“文化價值(標準)”,甚至有造假的“論文”也能發表,不管你論文中説什麼,只要有錢就可以發表。這又是一種什麼文化現象?

  《大家》的問題並非靠《大家》自己所能解決的,而是靠“大家的文化”。唯有全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中國人真正把文化放到重要位置了。像《大家》這種低級之事才能真正有效避免出現。

熱詞:

  • 大家
  • 論文
  • 文化現象
  • 需求
  • 文化傳播
  • 文化價值
  • 理論版
  • 文化人
  • 中國青年報
  • 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