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冷漠比誤診更可怕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5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手機東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醫學是一個良心職業。一名醫生,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毀掉生命;可以製造幸福,也可以製造痛苦

  據《健康時報》報道,北京的賈女士因腹部劇痛,到北京一家著名三甲醫院挂了婦科專家號。她剛説了幾句病情,就被打斷了。醫生用手摸了摸她的腹部,便開了檢查單,整個過程也就一兩分鐘。走出診室,她一看單子,包括乙肝、艾滋病篩查等項目,好像是一張術前檢查單。她立刻折回診室,焦急地問:“這是要我做手術嗎?”醫生輕描淡寫地説:“切子宮。”賈女士連忙哀求醫生:“我還沒有孩子,將來還想要孩子,能不能不切除啊?”醫生肯定地説:“不行,你的子宮腫得很大了,必須切除。”她懇求醫生再仔細瞧瞧,醫生表示沒有必要。無奈,賈女士又挂了另一位醫生的號,經過檢查診斷是宮外孕。於是,賈女士做了輸卵管手術,避免了一場誤切子宮的悲劇。

  醫學是一門探索性學科,臨床上出現誤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同的醫生,發生誤診的概率有很大差異。我國已故著名醫學家吳階平曾指出:“造成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的因素始終居於第一位。”事實上,誤診率較高的醫生,往往並非技術最差的人,而是責任心最差的、對患者最冷漠的人。有的醫生雖然號稱“一把刀”,但過分相信經驗,忽視對病人細緻的觀察,誤診誤治並不罕見。相反,一些“小大夫”雖然技術平常,但體恤病人疾苦,認真對待每一名病人,反而很少出現誤診。這説明,誤診的發生,固然和技術因素有關,但和人文情懷關係更為密切。

  如今,醫學技術日新月異,而醫學人文精神卻在萎縮,冷漠成了醫生的職業病。病人不再被視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是被視為一台可以任意拆卸的機器,或是一個病理現象的載體。有的醫生做手術,並不是因為病人需要,而是因為自己需要。他們把病人僅僅當成練手的“標本”,盲目追求手術數量與技術完美,而忽視了手術的根本目的——讓病人更幸福。

  醫學是一個良心職業。一名醫生,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毀掉生命;可以製造幸福,也可以製造痛苦。如果只有一把靈巧的柳葉刀,而缺乏一顆敬畏生命的仁愛之心,誤診率就會居高不下,患者將為此承受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用手術刀治病,更要用心治病。人民的好軍醫華益慰從醫數十年,沒做過一件對不起病人的事,被稱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他生前有一個習慣:手術前,總是提前來到手術室,細緻地做好各項準備,然後就站在門口等候病人,讓患者在麻醉前看到醫生的面容,交談幾句,讓病人放心;手術時,他儘量在患者原有的傷口上開刀,或者沿著皺紋開刀,以免造成新的傷痕;手術後,他從不急於換下手術衣離去,而是觀察病人的每一個細微變化;病人醒來後,他及時來到病人床邊,詢問病人感覺,交代注意事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折射出他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也包含了他對患者的無限深情。

  誤診是可怕的,但冷漠比誤診更可怕。因技術導致的誤診可以理解,因冷漠導致的誤診卻很難讓人原諒。假如一名醫生把冷漠視為職業習慣,手術刀與屠宰刀又有何異?

熱詞:

  • 醫生
  • 誤診誤治
  • 誤切
  • 患者
  • 誤診率
  • 標本
  • 健康時報
  • 賈女士
  • 子宮
  • 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