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州日報:食品安全更不是專家“辯”出來的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11: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食品危機一直困擾著我們,近些年不斷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地考驗著公眾對國産食品的信心。尤其在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後,國産奶粉的信任度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境外購買奶粉。

  近期,由於不少民眾整箱整箱地在美國買奶粉,甚至瞬間掃空超市貨架,為此,美國多家大賣場推出5至12盒的限購令。顯然,奶粉關乎下一代的成長,其在家長心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奶粉尤其是嬰幼兒奶粉的安全,可謂食品安全的最重要一環。國産奶粉質量的集體被質疑,顯然與企業不講誠信、違法經營關係密切,但是單單追究企業“道德血液”的不純凈,自然有失偏頗。監管不力,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但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我國是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最強的國家,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全歸咎於政府,食品安全不是管出來的”,在不少人看來,這頗似在為一些政府部門監管不力開脫,甚至為一些無良企業推脫責任。

  固然,單從部分食品安全標準來看,確實有著龐雜的紅頭文件做“後盾”,某些方面甚至比發達國家還要嚴格得多。而由於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各地政府也確實是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是,從近些年不斷揭露的食品安全事件來看,大部分卻並非政府監管部門的功勞,而基本都是媒體曝光的結果。從染色饅頭、毒豆芽、毒生薑再到牛肉膏、毒奶粉,其中最早爆出問題的都是媒體所為,之後才是工商、質檢等部門的介入。

  根治食品安全問題,最主要的還是有賴於政府管理部門嚴格監管,強力打擊企業非法經營行為,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但是,很顯然,與違法者瞬間就能使用非法添加物、問題食品“風格”不斷翻新相比,食品安全執法過程中,執法機構即使採用高科技手段,投入大量資源也未必能夠及時制止食品安全違法。而且,在現有的語境下,主要寄希望於行政監管確保食品安全,恐怕只會讓消費者不斷失望。實際上,如果把政府部門與非法生産商之間的監管反監管過程,比喻成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這是一場力量極不對稱的戰爭。況且,目前的監管力度還遠遠不夠。

  所以,從企業角度入手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這要求企業嚴格自律,從企業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擔當的角度,確保自身産品質量。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企業違規的成本,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二是要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如高昂的稅負、急升的生産成本),以使它們不為了“小利”便鋌而走險。

  過去十幾年,我們一直提倡建立強大的內需市場,這個市場應讓劣質企業無處遁形,避免劣質企業驅逐有良知的企業。而不是反過來,劣幣驅逐良幣,最終讓消費者對國産品牌紛紛失去信心,走向海外消費。

熱詞:

  • 食品安全問題
  • 食品安全監管
  • 毒奶粉
  • 風格
  • 問題食品
  • 三聚氰胺
  • 嬰幼兒奶粉
  • 家長
  • 奶粉質量
  • 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