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53:1”警示:財政監督必須硬起來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2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審計署日前發佈18個省、自治區的54個縣財政性資金審計結果。在54個縣中,有53個縣2008年至2011年出臺了221份與國家政策明顯相悖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文件,以財政支出方式變相減免應徵繳的財政性收入70.43億元。管理不夠規範,有7個縣未向本級人大報告或備案超收收入安排情況,有34個縣只是報人大備案或在實際安排確定之後再行報批。(6月10日《人民日報》)

  不審不知道,一審嚇一跳,54個縣在財政資金的規範管理上,竟然只有1個縣沒有違規。一些縣級政府收錢再花錢,壓根兒就脫離了當地人大常委會的監督視線,普遍存在“先花後報”的現象,這的確有點 “群起而哄之”的感覺。常態審查與批核財政預算、財政動態監管、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這原本是我國 《憲法》、《預算法》和《監督法》等法律賦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但不管是當地人大還是政府,似乎均對此視為正常。

  我國上述相關法律規定,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除了立法權之外,還包括監督權、行免權和質詢權等。既然地方政府都幾乎是公開財政超支了,大量上演“先用再報”甚至是“光用不報”的違法違規鏡頭了,當地人大仍不動容,甚至摻和到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中,這樣,政府當然會視人大為“監督花瓶”。

  要改變這樣的窘境,就需要各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首先就是將人事與財政監督的端口前移,不能僅僅局限于各地召開的兩三天的“兩會”上,以期全部擠兌掉財政預算水分;其次是要深悉監督地方財政的功夫在 “會外”的道理,變會上審為常態審,變打招呼監督為“突然襲擊”。

  總之,一次審計,54個縣僅1個縣未違規,這折射出當前財政監管存極大漏洞;反映出人大必須儘快加大對財政的監督力度,切實擔負起神聖職責;説明了當前必須強化依法行政的法制精神,對地方政府及財政部門違規不向人大常委會及時報告當及時予以懲處。

熱詞:

  • 財政監督
  • 憲法
  • 預算法
  • 人民日報
  • 監督法
  • 兩會
  • 人大常委會
  •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
  • 職權
  • 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