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南為彝族葫蘆笙舞授牌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1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通訊員 李文聰 蒙季秋) 5月7日,借彝族民間傳統“蕎菜節”之機,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館和廣南縣文化館在廣南縣那灑鎮新挖聾村舉行了隆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彝族葫蘆笙舞》傳承保護活動示範點掛牌儀式”。《彝族葫蘆笙舞》是于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

  彝族花倮支系“葫蘆笙舞”是花倮人世代相傳一個古老的群體舞蹈,主要流傳在廣南縣那灑鎮新、老挖聾、那臘村,篆角鄉九坪、石碑坡村,西疇縣曼竜村的6個彝族花倮人村寨。該舞動作簡潔明快、粗獷熱烈,保留了原始舞蹈的神韻,故被世界著名舞蹈家、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戴愛蓮女士譽為“東方迪斯科”。彝族葫蘆笙舞折射出彝族花倮人勤勞、聰慧、淳樸、善良的性格特徵和審美特性,是彝族花倮人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結晶。對研究和發展彝族文化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儀式上,文山州文化館領導為那灑鎮那臘村、新挖聾村葫蘆笙舞傳承點頒授了傳承點、傳承責任制、《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牌匾;文山州文化館王瑛館長、廣南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張瀟月副書記共同為新挖聾村葫蘆笙舞活動示範點揭牌。隨著葫蘆笙古樸、悠遠的節拍,大家一起踏笙起舞,歡度佳節。

  此次掛牌儀式借彝族民間傳統“蕎菜節”之機,組織了那灑鎮3個花倮村幹部、群眾400余人參與。在活動過程中,縣文化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和《雲南省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條例》進行宣傳講解。

  (來源:雲南日報)

熱詞:

  • 彝族民間
  • 傳承保護
  • 彝族文化
  • 廣南縣
  • 彝族葫蘆笙舞
  • 舞蹈家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非物質文化遺産法
  • 示範點
  • 雲南省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