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長白山滿族剪紙遺存:從瀕危到走向世界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13: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6日,遼寧省瀋陽市舉行2012中國 遼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大展暨生産性保護成果展。現場展出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展品,展廳分別為“剪繹細雕”、“精雕細琢”、“金玉錦繡”、“捏塑經典”等。集中展示來自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三大類別的8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現場演示國家級“非遺”傳統項目 建平剪紙和岫岩滿族剪紙現場秀絕活兒。中新社發 于海洋 攝

  中新社通化6月9日電 題:長白山滿族剪紙遺存:從瀕危到走向世界

  中新社記者 李彥國

  《祭祖》、《挂簽》、《野祭》……9日是中國第七個“文化遺産日”,吉林省通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現場,長白山滿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叢永莉在展位上挂出的滿族剪紙作品引來圍觀。

  “在長白山區,這樣的剪紙現在很盛行,其中蘊含著很多滿族的傳統文化。”叢永莉坐在展位前,一邊與記者説著,一邊用手中的剪刀修剪她的作品。不一會兒功夫,一張紅白相間、活靈活現的《白山狩獵》完成了。

  放下剪刀,叢永莉向記者講起了滿族剪紙的故事。長白山是中國滿族的發祥地,遺存有豐富的滿族原生態文化,滿族剪紙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據學者研究考證,滿族剪紙始於明代,滿族人在有紙之前已有了剪紙,那是用皮革、魚皮、樺皮、樹葉等鄉土薄片材料剪刻而成的粗獷圖案。

  歷經時代的發展,滿族剪紙沉澱在中國東北的民間,《人參姑娘》、《白山狩獵》、《姐妹易容》……叢永莉介紹,滿族剪紙的每一個作品背後,都會有一個生産、節令、婚喪習俗及民間傳説的故事。

  不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滿族剪紙曾一度被視為“封建的東西”,幾近失傳。直到2000年,滿族剪紙藝術的瀕危境地才得到重視。

  “那一年,滿族剪紙研究會在多位滿族文化傳承者的推動下成立了。”叢永莉説,這個機構的建立對滿族剪紙藝術的發展意義重大。

  除民間行動外,2003年經中國教育部批准,通化師範學院成立了“中國滿族民間美術研究中心”,建成“滿族民間美術展覽館”,開展了“滿族剪紙教學基地”活動。

  通化師範學院副院長朱俊義介紹,幾年時間下來,已有近萬名大中小學學生完成了這一技藝的學習。“剪紙走進課堂,這讓寶貴的剪紙工藝在傳承中得到了發展和壯大。”

  2010年,長白山滿族剪紙被吉林省官方帶到了上海世博會,這讓具有濃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滿族剪紙藝術被更多人熟知。通化市副市長辛立艷介紹,當時各國遊客紛紛駐足觀看,剪紙展品亦被搶購一空。

  辛立艷表示,長白山滿族剪紙目前已被當地政府列為重點保護遺存。“吉林當地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出國訪問時常常把滿族剪紙當做禮品饋贈外國友人,這進一步增加了長白山滿族剪紙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民間人士也不斷推動滿族剪紙走出國門。據辛立艷介紹,目前很多旅居海外的滿族人士都喜歡將滿族剪紙帶到國外,這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産業的發展。

  “滿族剪紙在海內外的交流中初見端倪。”辛立艷深信,加以開發包裝,不久的將來,這一地域文化有望成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國際知名品牌。(完)

熱詞:

  • 遺存
  • 剪紙藝術
  • 剪紙工藝
  • 滿族人
  • 滿族文化
  • 通化師範學院
  • 文化遺産日
  • 祭祖
  • 白山狩獵
  • 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