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銀行業松氣不鬆勁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實施《巴塞爾協議Ⅲ》成為我國一項國際義務以來,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就備受我國銀行業關注,並引發持續討論。

  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關於制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彙報,並擬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至此,中國版“巴Ⅲ”的塵埃落定,也使長期飽受達標要求壓力的銀行業松了一口氣。

  實施推後過渡期延長

  本應在今年初出臺的管理辦法,在6月初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有專家認為,推遲出臺的原因和當下經濟發展及銀行業資本壓力加大有關。

  為儘快與國際監管標準接軌,去年5月銀監會曾公佈《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並擬於2012年初實施,2016年底達標。

  “指導意見在部分要求上更為嚴格,過渡期也較短。對城商行和農商行而言,同時實施《巴塞爾協議Ⅱ》和《巴塞爾協議Ⅲ》的基礎相對單薄,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畢馬威中國內地銀行業主管合夥人于冰説。

  專家認為,在當前經濟環境的影響下,管理辦法在實施時間、達標要求和過渡期等方面都做了適度調整,使長期處於資本壓力增大環境下的銀行業得以喘息。

  新規為再融資減壓

  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監管層採納銀行的建議,將達標標準降低。對銀行最大的影響就是再融資壓力的降低。

  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擴張加劇,不少銀行屢屢“踩紅線”,多家銀行相繼實施再融資,引發市場擔憂。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田學思表示,原來銀行靠自身利潤積累資本,一旦遭遇經營不好的年份再融資壓力就會增加,容易出現資本缺口。

  據統計,2010年,銀行業經歷了超過2700億元股權融資,2011年又進行了近2900億元的債權融資。有券商測算,到2012年末,在沒有外部融資的情況下,上市銀行的資本缺口2500億元至3000億元。而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招行、交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都已提出或正在實施再融資計劃。

  趙慶明表示,新的管理辦法明確了資本定義,例如超額貸款損失準備計入銀行資本,因為其本身就有附屬資本的性質,而有10年過渡期意味著此前已發行的未達到新辦法要求的次級債券不會立刻失效。

  招商證券銀行業研究員羅毅認為,雖然部分監管標準有調整,但銀行不應緊盯市場融資,而是應該將資本補充由再融資轉向依靠內生性增長。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表示,目前中國銀行業整體不能鬆勁,不能降低對自身風險的防範力度。

  (據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熱詞:

  • 再融資
  • 巴塞爾協議Ⅲ
  • 招商證券
  • 上市銀行
  • 巴塞爾協議Ⅱ
  •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
  • 引發市場
  • 民生銀行
  • 招行
  • 債權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