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最美”現象背後的社會共識與呼喚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6日 1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交通運輸部決定,授予浙江杭州長遠公司駕駛員吳斌“愛崗敬業駕駛員楷模”的榮譽稱號。

  “做到了別人能做的事是盡職,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是英雄”。

  從“最美媽媽”吳菊萍到“最美婆婆”陳賢妹,從“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到“最美司機”吳斌,在當前豐富而複雜、多元而硝煙瀰漫的輿論場上,這些“最美的人”收穫了所有人的肯定和讚美,榮譽稱號接踵而來。

  這些“最美中國人”,以生命或行動樹立了道德高度。他們很平凡,在壯舉之前,他們平凡得沒有明顯亮色,他們就是我們樸實的兄弟姐妹,或是我們可親的長輩,但一剎那的壯舉很不平凡,這樣的精神張力容易觸碰人們內心深處的那種柔軟。

  最關鍵的是,人們對吳斌等人的激賞,更是一種道德認可和道德呼喚。現實生活中,可以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好人難做”。中青報的一項調查聲稱“77.9%受訪者痛感在當下社會做好人的成本高”,好人難做,似乎正在成為社會大眾的集體痛感。一方面感嘆好人難做,另一方面又在激賞好人,這仿佛是心理衝突,實際上並不矛盾。抱怨好人難做,未必就不做好人,更不會拒絕好人,嘲笑好人,打擊好人。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但是,再差異的價值觀,必有一個相似的基本盤,即都會相信真善美,都會為真善美所打動。

  現實中確實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做了好事有可能被鄙薄甚至被誣陷,但這一定不是社會主流,亦非常態。不能因為一兩件個例而停止求真、求善、求美的腳步。我們可能不知道救人之後,會不會被反噬一口,但我們能夠做到問心無愧、良心得安,這比簡單地尋找不救的藉口,更有生命的質量和存在的價值。再説,全社會早已達成了共識,要降低做好人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從風靡一時的撐腰體,到一些地方立法“救人助人行為免責,誣陷救助人將被懲罰”,無一不在守衛著社會的底線。

  一個善意微笑,一次及時伸手,一點應急捐贈,我們就能成為好人。“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該伸手時莫袖手,我們也許就能成為吳菊萍、陳賢妹……

  “現在,很多人説社會很浮躁。但是總有吳斌這樣普通的市民告訴我們,人的崇高品質一直沒有被埋沒掉。”有人如是感嘆。誠如此言,多一些向善的信仰,多培植出健康的社會生態,這個社會必能“長”出更多的吳斌。“最美”現象所激發的民間向善潮流,具有無可比擬的價值,是滌蕩當前信仰缺失沉疴的良藥,千萬不要被浪費掉。(王石川)

熱詞:

  • 社會生態
  • 最美
  • 社會共識
  • 助人行為
  • 心得安
  • 吳斌
  • 心理衝突
  • 地方立法
  • 崇高品質
  • 信仰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