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青年對非遺項目知之甚少 老鳳祥認知度最高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4日 16: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日前對上海市民非物質文化遺産認知情況進行了一項調查,隨機發放的1050份問卷顯示,“公眾淡漠”、“傳承後繼無人”和“項目開發走樣”成為非遺傳承面臨的挑戰。

  這項名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公眾認知調查”的問卷是華政12個研究生發起《商業化環境下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新模式調查研究》的一部分。

  問卷涉及對“非遺”概念、非遺項目內容、非遺標誌對商品銷售的影響等諸多內容。調查結果顯示,針對上海的20項非遺項目,20歲-30歲年齡段的市民認知度最低,60歲以上的群體認知度最高;老鳳祥成為認知度最高的項目,而例如“鳥哨”等項目則所知甚少。而人們獲取與非遺相關信息的途徑相對集中,半數市民通過書報、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媒體了解,通過社區文化活動和文化場館展演等方式的比例較低。

  針對非遺的生産性保護問題,有68.22%的受訪者認為慶典活動等方式是一種促進傳統文化傳播的良好途徑;對於那些在包裝上印有“非物質文化遺産”圖樣的商品,85.5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會去關注該産品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記者 易蓉)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認知度
  • 老鳳祥
  • 項目內容
  • 研究生
  • 上海青年
  • 華東政法大學
  • 遺傳
  • 電視廣播
  • 上海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