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A股中期或將受制于美元走勢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1日 04: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美元指數高歌猛進,5月30日強勢突破83點,創近兩年新高,而上證綜指5月以來衝高回落,本週反彈也未能阻止月線收陰。二者近期走勢一上一下,“蹺蹺板”效應若隱若現。

  在全球金融一體化、歐債危機陰晴難定的背景下,反映國際熱錢流向、衡量避險情緒的美元指數成為判斷A股中長期走勢的重要指標。如果從美元角度看A股,那麼一切紛繁複雜的動力和擾動因素便濃縮為兩個關鍵問題:其一,美元指數中期會否持續走強?其二,美元指數和A股的負相關會否延續?

  目前美元指數可以説已基本具備中期走強的條件。一方面,美國經濟相對強勢有助於美元升值。當前美國經濟復蘇態勢良好,成為全球經濟一大亮點,近期房地産市場狀況的好轉更是為其經濟前景帶來曙光,美元必然從中受益。另一方面,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推動資金流入美元。歐債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希臘退歐風險尚未消退,而西班牙深陷危機泥潭,一個月內遭遇三次評級下調,10年期債券收益率大幅攀升。利空接踵而至令歐元持續下跌,而歐元在美元指數中的權重最大,對手貨幣的疲弱推升美元指數走高。隨著歐洲動蕩的再度加劇,資金流向美元的趨勢還將延續,甚至可能加速。

  對於美元指數和A股的關係,不妨從歷史數據中尋找思路。2005年匯改以來,美元指數和上證綜指在大部分時間呈現穩定的負相關關係。2005年底至2007年10月,美元指數高臺跳水,上證綜指走出牛市行情;2008年4月至11月,美元指數從歷史低位71點上漲至88點,滬指則一路跌至1664點;2009年3月至11月,美元指數大幅跳水,滬綜指則大舉反彈,期間創出3478點階段高點;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美元指數均呈現先升後降的走勢,滬綜指則同步實現先跌後漲。

  美元指數和A股如此顯著的負相關性緣于三方面原因。首先,熱錢在幣值差異下雙向流動。如果以“人民幣兌美元NDF-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來衡量人民幣兌美元升、貶值預期,便會發現該指標與上證綜指的負相關性較美元指數更加明顯。可見,幣值差異預期驅動熱錢在美元和人民幣之間進行套利,從而左右流動性格局並最終影響股票等資産的價格。其次,美元能夠有效反映風險偏好。美元是全球風險溢價的風向標,美元升值會使全球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風險偏好下降,從而令國際資本流出風險資産,流入美國,反之亦然。再次,資源類板塊在A股中地位特殊。由於以美元計價,有色金屬、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與美元指數負相關,而商品價格直接影響A股中相關板塊的股價表現,加上這些板塊在上證綜指中佔據較大權重,直接影響指數運行和市場情緒,負相關性隨之傳導。

  當然,A股和美元指數並非時時刻刻負相關,二者也存在顯著正相關的情況。例如,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美元指數和A股同時下行。究其原因,該統計期為通脹高企階段,CPI同比增速高達6%-8%,市場運行邏輯轉為貨幣從緊預期。在此背景下,美元指數下行引發的熱錢流入和通脹上行兩大預期令貨幣緊縮預期升溫,導致股指下行。放眼當前市場,高通脹顯然已得到控制,因此美元和A股的正相關運行或難重現。

熱詞:

  • 美元指數
  • A股
  • 上證綜指
  • 美元走勢
  • 滬指
  • 指數和
  • 牛市行情
  • 股指
  • 蹺蹺板
  • 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