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專家齊聚同濟大學"把脈"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未來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1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通訊員黃艾嬌5月31日報道: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未來向何處去?作為同濟大學慶祝建校105週年及同濟工程教育百年紀念的一項重要活動,以“中國工程教育的百年曆史回顧與新百年展望”為主題的“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論壇”,5月31日下午在同濟大學東校區舉辦。近百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把脈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建言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未來創新發展。

  教育部原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專委會委員吳啟迪,原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國務院學位辦副主任梁國雄,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李茂國,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李志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沈祖炎,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余壽文,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何京翔等9位嘉賓應邀出席論壇,圍繞主題分作報告,從各自不同的視角對加快促進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了諸多思考和建議。

  據介紹,如何培養和造就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以滿足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路徑和戰略的高層次工程人才需求,是當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與改革所面臨最大的挑戰。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高峰期與轉型期,決定了我國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的量大、面廣、多樣;為應對國內外資源、能源、環境多重壓力與挑戰徵,要求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培養的人才還必須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國際化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全球職業競爭力也成為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必備素質。

  在積極應對上述挑戰中,高等工程教育的行政和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完善的制度設計與政策體系、科學合理的政策決策機制是核心與關鍵。

  受教育部委託,由同濟大學承擔的研究課題——《國家高等工程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創新研究》于2012年初正式開題,教育部原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吳啟迪任課題組組長。論壇上,吳啟迪介紹了這一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與研究思路,研究目標、內容與技術路線,研究方法、重點與難點,以及研究的保障條件。

  該課題將綜合運用系統理論、教育理論與公共政策理論,採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系統分析我國現行工程教育的政策體系,探索對我國工程教育政策決策提供科學支持的公共政策理論,在此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能夠適用於我國工程教育領域的決策新模式。

  清華大學余壽文教授在題為《對高等工程教育三個理論問題的認識》報告中指出,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應該走“世界科技發展和本國産業發展雙結合的兩輪驅動”的培養人才道路。這要求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與世界科技發展和本國産業發展雙結合;科類專業結構、層次結構和佈局結構要適應本國自主創新的需要、産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國際格局變化的需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題為《當前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幾個主要問題》報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確當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務是否以育人為中心、其面向的是少數精英還是大眾、內容是培養學生做人和做事統一、培養途徑是理論與實踐結合。他強調,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要回歸以育人為中心,要面向全體學生和教師。

熱詞:

  • 高等工程教育
  • 同濟大學
  • 工程科技
  • 工程人才
  • 發展路徑
  • 中國工程院
  • 教育部
  • 副校長
  • 培養學生
  •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