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突出老城區保護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16: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南京歷時5年打磨的第四版《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近日出臺並實施,新版規劃體現了對老城區的保護。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薇説,要從根本上解決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老城做減法,新城做加法。明城墻、護城河(湖)圍合的老城是南京歷史文化的集中承載地,應整體保護老城“龍蟠虎踞”的山水環境、“環套並置”的歷代都城城廓、歷史軸線和街巷格局。

  在新版規劃中,南京在老城劃定了老城南、明故宮、鼓樓-清涼山三片歷史城區,這些區域的新建建築高度一般控制在35米以下。其中,明城墻沿線、玄武湖周邊、禦道街兩側以及建康路、升州路以南的城南歷史城區為高層禁建區,新建建築原則上不得超過18米;集慶路和長樂路以南至城墻地區、越城遺址-大報恩寺遺址地區,新建建築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

  “為了保護玄武湖和紫金山之間的景觀界面,規劃實施後,玄武湖的一處會館就被依法遷出了。”陳薇説,“除文化展覽和旅遊設施外,其他大規模的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向老城外轉移。老城現有居住人口也將疏散,力爭將老城居住人口逐步縮減到100萬人以內。”

  老城道路街巷格局也有保護性舉措,即歷史街巷的走向、名稱一般不得改變,原則上不得拓寬,並強化文化氛圍。通過摸清家底,此次南京共疏理出了3000多處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相比第三版時確定的1300多處,有大幅提升。

  從單純的文物保護單位擴大到其他文物古跡,從歷史文化街區拓展到一般歷史地段,從物質文化遺産拓展到非物質文化遺産,新版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體現出了對歷史文化資源“應保盡保”的態度。

  據介紹,該市已對這些資源建立了數字平臺,規劃、文物等主管部門可實現聯網查詢,以便規範管理。藉此,城市的隱性文化將作為規劃的“神韻”、“特色”,生存、延續和發揚光大。

  “通過全方位的保護,要讓南京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樞紐、南方都城傑出代表、具有國際影響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市規劃局規劃處副處長蘇玲説。

  汪曉霞

熱詞:

  • 保護規劃
  • 南京歷史文化名城
  • 歷史文化資源
  • 歷史文化街區
  • 老城區保護
  • 歷史地段
  • 保護與發展
  • 玄武湖
  • 新建建築
  •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