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援疆幹部與新疆各族群眾共鑄民族團結豐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9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決定舉全國之力“結對援疆”,肩負重托的數千名援疆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告別家人“西出陽關”,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謀發展良策,思富裕之路,築穩定之石,成為連通新疆與內地的“橋梁”、傳播愛心與友誼的“使者”,用汗水和真情鑄就了一座座民族團結的豐碑。

  位於新疆奇臺縣的兵團駐地醫院——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6師奇臺醫院,新近成立的泌尿外科與一個名字緊緊相連,那就是王毅敏,一位來自山西臨汾的援疆醫生。

  來到奇臺醫院不久,王毅敏就發現當地泌尿系統疾病患者特別多,而當時奇臺醫院的普外、胸科、泌尿等專業很籠統,沒有具體分科尤其是泌尿專業,治療設備不足,技術不成熟,遠遠不能滿足患者需要。

  這讓王毅敏萌生了一個念頭: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他通過查房、會診、手術等日常工作,對年輕醫生手把手地教,對身邊醫護人員的疑問耐心講解,培養他們規範化地教學查房,從病例討論中掌握治療的方法與重點。他發現輸尿管結石患者眾多,卻因為醫院設備緊缺、輸尿管鏡手術技術不成熟,許多患者不得不趕到200公里外烏魯木齊的大醫院去診治。於是,王毅敏積極向醫院建議,租用了外院一台輸尿管鏡為患者進行手術,同時也讓其他醫生熟悉這項新手術的具體操作方法。

  在一年多的醫療援疆期間,王毅敏克服多重困難,憑著對醫療事業的滿腔熱忱,規範了系列診療技術和操作規範,協助成立了泌尿外科,為當地群眾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羅布麻茶清香宜人,卻“久在深山無人識”,近兩年搭乘援疆快車,才得以從位於塔克拉瑪幹南緣的産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31團進入河北石家莊、邯鄲等內地市場,漸漸為消費者所熟識。這“媒人”是河北省石家莊市援疆幹部、農2師31團副團長狄增建。

  一年多來狄增建頻頻往返于河北、新疆之間,為促進兩地合作、交流與發展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為31團特色農産品進入內地市場搭建起一條“綠色通道”。

  一個援疆幹部就是一座橋梁,把全國人民的情誼帶給新疆,把發展的資金帶到新疆,把先進的理念帶到新疆,把新疆富饒獨特的物産輸送到全國各地,讓開放的新疆更開放。

  為幫助和田地區民豐縣一中貧困家庭學子圓夢,日前天津援疆幹部再次開展“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和田民豐縣一中‘一幫一’資助活動”,天津60位援疆幹部為該校60名高中生每人送來1000元、總計6萬元的慰問金。

  一筆筆援助資金,不僅幫助一個個貧困學子圓了求學夢,亦如涓涓暖流滋潤了新疆各族群眾的心田。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兄弟姐妹是一家。”在天山南北,“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深刻道理已在新疆各族群眾中形成共識,“感恩偉大祖國 共建美好家園”成為新疆各族群眾共同的心聲。(記者 姜 帆 曾金華 牛 瑾)

熱詞:

  • 疆幹部
  • 輸尿管鏡
  • 羅布麻茶
  • 民族團結
  • 輸尿管結石
  • 醫院
  • 患者
  • 手術
  • 群眾
  • 31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