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羊城晚報:擇校“尾巴”要留到幾時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1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報道,今年廣州市中考擇校生比例下調,省一級學校擇校生比例從25%降為20%,市一級學校不超過15%,全市普通高中擇校生招生計劃為7275人,較去年減少112人,每人擇校費4萬元。

  僅從擇校生招生計劃看,雖人數減少不多,至少出現高中選拔性教育朝著“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方向發展的跡象。但是,且慢高興,這僅僅是“計劃”。因往年學校鎖定招擇校生均不達比例上限,今年比例下調後很多學校反而將擇校招生數提到最大比例,實際招收擇校生不降反升,意味著不及名校公費分數線而“拼錢”的學生更多,競爭更激烈。

  擇校“怪胎”存在多年,取消擇校生的呼聲由來已久,但其“尾巴”始終割不掉。今年廣州中考招擇校生指標與實招人數“此降彼升”,實質是不增優質公費學位而增擇校學位,對本來有機會享受公費而被擇校指標增加排擠出外的學生來説並不公平。

  為何教育部門一邊承認擇校現象不合理,有損教育公平,三番五次表示要取消,一邊又繼續用紅頭文件為學校招擇校生保駕護航?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教育部門批准學校招擇校生,就是批准學校“出賣”優質學位,給學校收取高額擇校費開綠燈。以公開的擇校生招生計劃數算,每人4萬元,“光明正大”的收入就是3個億。

  擇校問題久拖未決,無非一個“錢”字作怪。一所名校校長曾自曝學校一年開支6000多萬元,財政撥款只給2900多萬,約40%的教師工資福利要靠擇校費、借讀費、捐資助學費等收入來支出。可見,擇校生對學校是多多益善。

  再説擇校費的使用問題,是否真如主管部門與學校訴苦“代人收費,代人挨罵”,或者“收支兩條線”、返還學校“用於改善辦學條件開支”那麼簡單、純潔,確實難令人信服。媒體曾披露,部分學校預算外資金支出項目包括百萬元以上的“購房補貼”等。這些“預算外資金”來源能説與擇校費毫不相干?

  招收擇校生為學校增加收入,彌補了教育投入不足,卻製造了教育不公。擇校生要繳納高額的擇校費,意味著學生的命運就不僅是成績決定。要麼是有錢有勢家庭的學生才能踏入名校門檻,要麼是不富裕家庭望子成龍而不得不忍痛“出血”。教育不公堂而皇之,是一種社會不公,由此積澱的民怨如何紓解?

  將公共教育資源當成“資本”,把招擇校生、收擇校費當成“生意”,明碼標價,難道政府真的缺那幾個億?應該不是。無論將教育資源不均、優質學位不足作為擇校存在的理由,還是算到“歷史遺留問題”的頭上都很難服從,其關鍵無非是對均衡教育、維護教育公平重視不夠及受“利益格局”左右的問題。

  能否消除擇校現象,關鍵在於政府做不做。像日本、韓國規定教師“三年一流動”,江蘇、山西、瀋陽等地推行“六年一流動”政策,以帶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上海、浙江、江蘇已經宣佈明年開始高中取消擇校制度。廣東、廣州何不借鑒?

  毫無疑問,要實現教育公平,必須打破“利益格局”,徹底斬斷擇校的“尾巴”。

熱詞:

  • 擇校現象
  • 擇校費
  • 尾巴
  • 教育不公
  • 招收擇校生
  • 教育公平
  • 招生計劃
  • 利益格局
  • 預算外資金
  • 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