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全聚德鴨油的"被騙"與"迎騙"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8日 1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針對媒體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針對媒體報道指“全聚德鴨油被轉賣地溝油,小販用來炸薄脆”,5月26日,全聚德兩家涉事門店負責人表示,門店曾以為是與有資質的公司簽署的協議,警方介入後才發現,被收油者用偽造資料欺騙。全聚德集團稱,兩家門店已被要求整改,集團將召開發佈會具體説明此事(據5月27日《北京青年報》)。

  雖然,全聚德鴨油疑似成了不法商家用於製造地溝油的“戰鬥油”,是一種很讓國人感到震驚和憂慮的事情,但從“講法律”的角度來看,既然兩家門店的廢油是由於“被騙”才“誤入歧途”,所以完全可以説全聚德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針對這一事件,某些公眾在“恨屋及烏”心態的驅使下,把“地溝油坑人”與全聚德鴨油直接關聯起來,肯定是不慎重和不適合的。有了這樣的平和情緒,相應的議論與批評,才不易産生過激或誤傷的“副作用”。

  媒體報道披露,一家全聚德門店每日産生廢油約60公斤上下,按每公斤2元的收購價格,其“利用價值”滿打滿算也不過百元左右。可見,比起全聚德的品牌價值和形象價值來,這樣“化廢為寶”,簡直可謂九牛一毛乃至忽略不計。但為什麼在此毫不起眼的“剩餘價值”面前,兩家全聚德門店竟然“錢迷心竅”,對偽造資料的簡單騙術缺乏應有警惕,幾乎從未懷疑收購者會不會偷梁換柱、瞞天過海?依我之見,這固然是“被騙”的結果,但也須要反省有沒有存在“迎騙”的心理。

  何謂“迎騙”心理?説白了,就是對現實語境的充耳不聞、熟視無睹,就是對廢油流向的睜眼閉眼、假裝糊塗。可能在個別門店負責人的潛意識中,認為只要收購者拿得出足以唬人的“有效證件”,他們也就不必費心費力地再去認真審核或實地驗證;只要自己店裏的廢油每天能夠換來真金白銀(哪怕微不足道),就算將來不慎爆出“用途貓膩”,循著唾手可得的“被騙”釋詞,照樣可以有驚無險地全身而退。

  我相信全聚德鴨油“被騙”得很逼真,但絕不表明認同這樣的受騙“很值得”從來的説法都稱“創牌不易倒牌易”,更何況像全聚德這樣的百年老店和金字招牌。儘管緣于相關監管的不盡完善和不夠給力,廢油處理的某些規則“主要還靠企業自覺履行”,但作為那些根深蒂固的“民牌”商家和企業,則切不可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也去有意無意地“合法縱惡”。

  須知,細節或許未必決定成敗,但它肯定是會影響到知名品牌的公信度和美譽度。而且,越是“名企名商”,消費者的“綜合期待”,自然而然地也會更高更嚴。在這方面,“貪小失大”真的應該是一句萬莫輕視的醒世恒言,“全聚德”們不可不慎。

熱詞:

  • 全聚德
  • 鴨油
  • 釋詞
  • 廢油
  • 有效證件
  • 受害者
  • 副作用
  • 剩餘價值
  • 利用價值
  •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