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自信的中國,不媚外也不排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6日 1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評論員 李康寧

  連日來,北京警方展開清理“三非”外國人百日專項行動,對在京外國人中存在的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的行為進行嚴查,迅速引起了外媒的關注。部分西方媒體認為,此舉表明中國的“排外意識”正在抬頭。

  從嚴查“三非”的舉措中,得出中國“排外”的結論,顯然不合邏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來中國謀求發展的外國人逐年遞增,其中魚目混珠者大有人在。一些低素質“老外”的所作所為,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的社會秩序。警方依法對其進行管理,當屬責無旁貸,也符合國際通行作法。

  公眾對外國人所持的態度,向來是個耐人尋味的話題。在武漢一個日本人丟了自行車,警民配合竭盡所能為其尋回,讓其享受到了一種“超國民待遇”;在北京一個英國人酒後耍流氓,過路者無不義憤填膺,衝上前去狠狠踹上幾腳。

  兩個事件原本風馬牛不相及,唯一的共同點是當事人均為外國人。從中能窺探出一些相通之處,那就是對於牽涉到外國人的事件,公眾往往會呈現出一種過激反應。在武漢丟自行車的人多得是,未必每一位都能像那個日本人那樣,幸運地得到全城的關注;假如把酒後耍流氓的那位換成個國內的混混,也斷然激不起那麼大的民憤。

  這種對外國人的過激反應,有著很深的淵源。多年前中國發展相對落後,需要借助國外的資本與技術,來推動經濟的進步。那時候的外國人,在中國享有更多的“優惠待遇”。但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逐漸尋回了競爭力和話語權。反映在國民心態上,就是民族意識逐步覺醒,中國人可以説“不”。如今,中國跟其他國家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並存,國民對於外國人的態度自然也會與時俱進,處於不斷的嬗變之中,形成如此涇渭分明的分野也是時勢使然。

  但需要指出的是,曲意逢迎也罷,切齒銜恨也好,都過多地附加了主觀情緒,不應該成為一種主流思維。這只能説明,我們在面對外國人時,尚不具備足夠的自信,無法去平靜地面對問題,並作出合理的判斷。我們應當秉持公平,不再將有限的公共資源主動向外國人傾斜,去維護他們那種“超國民待遇”;也應該學會理性,不能因為個別外國人的不文明行為而否定一個群體,甚至蔑稱他們為“洋垃圾”。

  對於目前普遍存在的“三非”外國人,也不能寄希望於利用一場百日行動,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應該儘快地完善法律法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對外國人在華的入出境、居留和就業實行規範的管理。若能如是,我們留給外界的或許不再是“排外”和“保守”之類的指摘,而是“法治”與“開放”的讚美。

熱詞:

  • 超國民待遇
  • 不文明行為
  • 三非
  • 優惠待遇
  • 洋垃圾
  • 法治
  • 老外
  • 中國發展
  • 主觀情緒
  • 非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