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羅哲文:政協委員關注弱勢群體與參政議政同樣重要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6日 13: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為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羅哲文用言行踐行了自己的職責,為自己的生命和事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作為出身草根的學者,羅哲文始終把“老百姓”三個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為此心甘情願地身體力行、百折不撓,展現了學者的節操和職業素養。

  2006年前後,城市開發與古建保護的衝突到了水火交融的地步,羅哲文在《中國文物報》撰文呼籲:我們進行文物、文化遺産保護,需要群眾參與,不能把自己和廣大群眾對立起來。2007年,他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談及古民居保護時再次表示:要把古村落保護好,關鍵是要讓老百姓從保護中獲得真正的回饋,得到真正的實惠。這樣老百姓才會配合,不會抵抗。無論發展旅遊還是做博物館,一定要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環境,要讓他們感受到保護的好處,然後才有自豪感、才會有保護的自覺性。

  2007年,北京東四八條拆遷項目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處於漩渦之中的羅哲文,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批評和壓力。此時,他沒有為自己的專家朋友“説話”,也沒有為開發商“説話”,而是建議大家多考慮一下老百姓的實際感受,不能為保護而保護,罔顧百姓利益:我一直在説,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條件是第一位的,保護文物是第二位的。現在有個誤導,批評北京到處拆,不是那麼回事。我認為,不能説都拆錯了,該拆的還拆得不夠,該保護的也保護得不好。一些貧民窟確實已經沒有價值了。

  2008年前後,北京舊城改造和市容整頓如火如荼,羅哲文擔心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偏差,一方面指出要將保護與發展協調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協調發展。不論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還是名鎮、名村的保護,都不能單純地只重視保護工作,同時還要重視和關心老百姓的安置。保護歷史名城、文物、古村鎮,都是為了群眾,群眾才是保護的主力軍,不能把群眾看成是對立面。他還特別強調:“過去,北京等地為了開發曾出現野蠻的拆除現象,造成群眾意見很大,讓老百姓很不滿。大多就是因為沒有把老百姓安置好,所以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居住和生活安置好。保護工作,第一位的還是群眾的利益。”

  在大家暢談奧運機遇時,羅哲文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歷史名城保護和文物保護不一樣,人們都要生活,還要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要改善。”

  文物保護是羅哲文為此奔波一生的工作,對於一些因古建保護而遷離居民的做法,他一直不認可,希望百姓生活與古建保護能夠完美結合、和諧共存:“我不反對改善老百姓生活,我也不反對文物保護。我是主張和諧的。就危改和舊城保護而言,我一直在説,文物保護很重要,但必須首先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羅哲文認為,保護名人故居可以用多種方式,不是非得把居民趕走建紀念館,而是普通老百姓仍可居住在名人故居裏,只要合理保護就可以。

  羅哲文先生的言行似乎映證了這樣一個理念:政協委員要關注“大眾”,也要關切“小眾”,因為這些“小眾”往往是少數人,是弱勢群體,他們的權益同樣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政協委員做這些“小事”的意義,與參政議政同樣重要。(張海燕,係《羅哲文傳》作者)

熱詞:

  • 老百姓
  • 參政議政
  • 關注弱勢群體
  • 小眾
  • 文物保護
  • 大眾
  • 人民日報
  • 羅哲文傳
  • 中國文物報
  • 古建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