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回望延安講話,把民眾寫在心裏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13: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佛山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佛山日報評論員 于祥華

  “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

  70年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聲響亮號角,穿越歷史天空至今回蕩在我們心靈。5月23日,恰值“講話”發表70週年,全國各地掀起一股回望延安講話的熱潮。

  時代在變,使命依舊。當闊步走在文化自覺自信的大路上,當感懷歷史心潮澎湃回望延安講話時,我們發現,時隔70年後,“人民大眾”依然是這個時代需要大大刻寫的主題詞。

  物質生活富足,激發人們對精神文化世界的更高追求。今日中國,文化事業和産業發展走進一個豐富燦爛的時代。然而,文化世界看似勃勃生機的背後,卻孳生出無數的不安與躁動。受功利、浮躁、淺薄等心態影響,許多文藝文化産品自説自話、自我陶醉、自欺欺人,空洞無物、見物不見人,迎合俗不可耐的無聊旨趣,獨缺“人民大眾”的“泥土味”和“鄉土情”。因此,70年前打下“人民大眾”烙印的延安講話,才會激蕩起文化界內、界外無數人心中的普遍共鳴。

  在紀念延安講話70週年座談會上,作家雷達一語中的:文學創作要有地氣、人氣、正氣等“三氣”。其實,不止是文學創作,朝向“人民大眾”的一切文化産業和事業,何嘗不都應如此?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但凡優秀的文化工作者,都必然要接地氣,深入“人民大眾”的生活,尋找創作的源泉;文化事業、産業的成敗,一切取決於人氣,取決於對人民生活關懷和表現的深度。

  嘩眾取寵或可一時吸引眼球,但註定不具備持續的生命力。“群眾的眼睛終究是雪亮的”,只有堅持接地氣、聚人氣、弘正氣,才符合“人民大眾”對文化的真正需求和期待,也才能支撐文學藝術、影視創作、新聞傳媒等各個領域的文化工作者走進民眾心裏。以新聞傳媒為例,“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之幕在全國開啟,這種把民眾寫在心裏的姿態與作風,受到了大眾最為質樸的歡迎。

  70年前,詩人們開展街頭詩運動,《東方紅》、《王貴與李香香》等詩作經與陜北民歌相結合,經久不衰;作家們登上創作高峰,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孫犁的《荷花淀》歷經歲月洗禮,成為傳世名篇……延安講話歷史性地為中國文藝出路寫下“人民大眾”四個大字,仿佛滋潤的雨水讓“中華民族新文化”抽芽、成長。傾聽民眾的聲音,再現民眾的生活,體會民眾的情感,時至今日,這些名人名家、名篇名作仍為當下可資借鑒的歷史樣本。

  把民眾寫在心裏,把作品寫在大地,不迷戀宏觀敘事、時髦表達,而要刻畫鮮活、生動的人民大眾,延安講話發出的歷史迴響,值得我們潛心聆聽。

熱詞:

  • 人民大眾
  • 延安文藝座談會
  • 回望
  •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
  • 小二黑結婚
  • 王貴與李香香
  • 三氣
  • 東方紅
  • 荷花淀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