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人口激增致上海排位下降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1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年一度的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座次如約而至。5月21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對2011年兩岸四地的近300個城市競爭力指數大排行,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杭州、青島、長沙。

  據悉,這是《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連續第10年出版,以“競爭力:篳路十年鑄一劍”為主題。今年的結果相比2010年的排名,總體差距有所縮小。

  從去年總體格局看:東部城市整體強,西部城市個別強。東南地區城市整體競爭力排名較高,多集中在前100強。2011年相比2010年總體格局變化情況:城市間差距進一步縮小。

  但位序變化還是相對劇烈的。比如,此前的2010年和2009年,北京的排名分別位於第三和第四,都位列上海之後,但這一次則超越上海成為內地排行第一的城市。

  藍皮書指出,上海市的排名下降一位的原因與第六次人口普查有關。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上海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390萬,這是影響上海排名的數據方面的原因。

  藍皮書認為,上海特別是東部城市已經進入結構轉型新的關鍵時期,其相關産業的轉移,是競爭力下降的主因。這也成為上海加快産業轉型的機遇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週年之際,藍皮書還對中國城市發展和城市化進行了十年回顧。報告指出,過去十年是中國城市崛起的十年。城市作為國家創富中心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和顯著,社會事業取得顯著進步。但是轉變城市經濟發展方式的收效不大。

  根據中國社科院測算,儘管中國城市經濟增長速度不低,但過去10年時間,286個城市的全要素生産率(生産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均值下降了1.1%,這反映出城市發展過程中並沒有真正轉變發展方式,仍以“攤大餅”為主。

  藍皮書認為,過去十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續。城市化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口不完全城市化,而土地過度的城市化。這種問題導致諸多後果:首先,城市空間結構的失衡,中心與邊緣發展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其次,産業結構的失衡,房地産業過度繁榮;第三,需求結構的失衡,內需不足;第四,要素結構與經濟動力的失衡,主要依靠大量消耗土地等資源推動城市化發展。

  藍皮書建議,中國城市必須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設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理想城市,比如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實業發達的活力城市、多元包容的和諧城市、環境友好的生態城市等。(《國際金融報》記者史燕君)

熱詞:

  • 和諧城市
  • 城市空間結構
  • 國際金融報
  • 2010年
  • 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 全要素生産率
  • 房地産業
  • 2009年
  • 理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