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羊城晚報:高中學位勿輕言“過剩”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2日 0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州高中學位多於中考報名”,昨日有本埠媒體以此為大標題報道這一令人驚詫的新聞。消息來源於廣州市招考辦的一個電話諮詢活動,具體數據為全市今年中考計劃招生13萬餘人,報名人數僅為11.8萬人。照此計算,就有學位剩餘1.2萬個。  相關數據來源於權威部門,其可靠性應該毋庸置疑。筆者多番搜索,無法證實廣州高中學位剩餘是否史上第一回,但僅以今年中考招生計劃與去年共有約14萬考生相比,高中學位剩餘至少是件新鮮事。由此,就延伸出學位剩餘意味著什麼,是否可以令人興奮等問題。  由於學位有餘,教育部門得出的結論是“廣州高中學位可完全滿足中考考生的升學需求”。若摳字眼,那也僅僅是滿足最基本的“升學需求”,而未必就是人人稱心如意。稍加分析,至少有幾個問題需要認識:  其一,學位剩餘不等於優質教育資源達到均衡。有數據顯示,目前廣州九成的初中生可“享受優質學位”。但實際上,在所謂的“優質學位”中,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和省一級、市一級學校的水平差異仍很明顯,“中考競爭甚于高考”的激烈競爭猶存。為了創造入讀名校的更大概率,不少家庭甚至勒緊腰帶填報擇校誌願,以求所謂的“保底”。如果不解決教育資源均衡的問題,學位剩餘只能説明校舍有餘,應試教育與教育不公的痼疾難除。  其二,學位剩餘不能掩蓋“擇校病”加重的現狀。今年,政策規定省、市、區一級學校招收擇校生比例下調,省一級學校擇校生比例從25%降為20%,區、縣級市一級學校不得超過15%。雖然規定的比例下調,很多學校反而將擇校生的招收數量提到最大比例,實際招收擇校生名額隨之增加,有的擇校生數翻了一番有多。即便如此,廣州市招考辦主任前日接受記者專訪時還直言,今年擇校學位競爭更大。顯然,面上的“學位剩餘”還不能一俊遮百醜,以掩蓋“擇校病”久治未愈、甚至某些學校較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問題。  其三,學位“放空”能否給外來人口子女機會?根據往年狀況,廣州市及各區給公辦學校設置的諸多“門檻”將眾多外來人口子女拒之門外。更不用説,“異地高考困境”,長期以來都是外地學生在廣州升讀高中的一大障礙。以番禺區為例,前兩年均遭遇為外來工子女積分入讀公校準備學位而“剩餘”的尷尬。去年準備3500多個公辦學位,僅有500人左右符合條件獲得入讀資格,更多的被“超生”、未辦居住證和未辦社保三大“攔路虎”卡住入門關。既然學位剩餘,可否考慮政策措施相對放寬一些,讓更多有需求的外來人口子女入讀以避免教育資源閒置?  嚴格講,廣州高中學位剩餘應該説是“相對剩餘”,而非“絕對剩餘”,不能輕言學位“過剩”。針對這一新現象,自然不能自鳴得意,樂以忘憂,而應探究其背後的原因並加以積極應對。尤其是,必須致力於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給擇校降溫,乃至將之消滅,紓解民怨。

熱詞:

  • 學位
  • 招收擇校生
  • 剩餘
  • 教育不公
  • 中考招生
  • 計劃招生
  • 招考辦
  • 外來工子女
  • 優質教育資源
  • 公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