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信託産品供不應求頻被“秒殺” 投資需保持冷靜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信託産品並非固定收益産品,並不“保本保息”,投資者要在火熱追捧之餘保持一份清醒,不要盲目跟風。

  自龍年春節以來,信託産品受到市場火熱追捧,近期甚至屢屢出現部分産品被“秒殺”往往一兩個小時就能募集完畢。這讓人不禁聯想起2007年公募基金髮行火爆之時投資者排隊買基金的盛況,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最火熱的時候往往需要保持一份冷靜。

  信託産品頻頻被“秒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供不應求。

  在需求方面,正如啟元財富總經理葛智華分析所説,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高企、股市和房地産市場長期缺少財富效應的背景下,市場資金需要尋找收益率超越CPI並同時具備確定性的保值增值渠道,固定收益的信託正好符合這一需求;而經過前些年信託投資財富效應的累積,從信託産品中嘗到甜頭的投資者不斷地將到期解付的資金重新投入到産品中,從而加大了對類固定收益信託産品的需求。

  在供給方面,一是房地産信託今年以來發行量大減,票據信託、同業存款信託等産品被監管層叫停,令整體市場産品供應量下降;二是眾多數額較大的單一資金開始青睞以信託方式投資,且信託公司青睞單一資金信託發行成本低、審核程序快等優點,令很多項目都被坐擁大資金的機構和個人對接,面向普通大眾的集合類信託發行量進一步減少。

  當下眾多投資者忽視“風險”而盲目追求信託産品的背後,是對於信託産品“剛性支付”的盲目信任。自類固定收益信託産品誕生以來,目前暫時還未出現一例信託産品到期無法兌付事件,不少産品在可能出現延期兌付之前,就被信託公司以多種方式提前化解。此外,也存在前期客戶因巨大的賺錢效應導致“口耳相傳”的誤導,還有部分理財師對風險揭示不足等問題。據葛智華介紹,投資者必須深刻認識到,“剛性支付”並無具體的法律條款支持,任何信託産品在合同中都不會明確承諾保本,所謂的“剛性支付”只是目前行業內的約定俗成,一旦發生較為集中的流動性和到期兌付困難問題,就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一連串信託産品出現延期兌付。

  近期一則關於某款房地産信託出現延期兌付的新聞,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熱情高漲的信託投資者們有所警醒。數據統計顯示,過去兩年房地産信託的大量發行令當前該類産品規模存量達8000億元,其中超過2200億元將在今年內到期,是2011年的4倍。在房地産調控政策持續推進的影響下,已經有部分地産項目出現流動性問題,從而可能引發延期兌付風險。此外,去年以來發行量大增的藝術品信託、礦産信託風險也不容忽視,該類産品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其風險不可識別、不可控制,與産品結構趨於標準化、透明化的房地産信託産品相比,投資者更要謹慎面對。

  歸根結底,信託産品是一種理財産品,即使類固定收益的信託産品也並非固定收益産品,並不“保本保息”,投資者要在火熱追捧之餘保持一份清醒,尤其應注重産品中所涉及融資方的還款來源及擔保措施是否提供足夠的安全邊際,要真正了解産品本質,不要盲目跟風。

熱詞:

  • 信託産品
  • 秒殺
  • 理財産品
  • 集合類
  • 投資者
  • 風險
  • 買基金
  • 産品結構
  • 公募基金
  • 剛性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