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解放日報:CPI與百姓生活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9日 1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CPI與我們生活關係密切,每逢公佈,往往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不可否認,CPI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價水平、生活成本,甚至貧富差距,因其關乎民生,成了方方面面關注的重點。不過,對CPI必須全面了解,多視角考察,才能有正確的判斷。

  CPI在經濟學上,稱零售價格指數,亦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考察居民購買的特定系列商品價格平均值的一個統計指標。它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如果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CPI存在兩方面的問題。其一,CPI包括的內容並不全面。目前,CPI包括了食品、醫療保健、衣着、個人用品、交通及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等八類,與人們生活直接關聯的“衣食住行”中的“住”不在其中。而隨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在城市中“住”的成本越來越高。其二,社會的認同度不算很高。百姓們對通脹的感受與統計局公佈出來的數據有一定差異,除了地域、個人消費偏好等因素外,與現在我國CPI的構成有關,這同天氣預報與人的實際感受有差異的道理是一樣的。鋻於這些原因,對通脹必須從更多方面去考察,而不能只關注CPI。

  需要説明的是,關心民生、控制通脹,必須按照經濟規律,發揮經濟杠桿作用,利用經濟學原理,處理好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關係。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短期權衡取捨。換言之,當政府增加貨幣量時,一個結果是通脹,另一個結果是至少在短期內降低失業水平。經濟學原理還告訴我們,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動也會改變。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通過激勵發生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對人們激勵措施其實很多,比如增加工資,減少稅賦,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需要明確的是,CPI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對民生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意義更加重大。這幾年主管部門採取各種措施穩定物價,成效是顯著的。當然,在關注CPI的同時,也要重視其他方面關心民生的舉措,比如增加個人收入分配、減少稅賦、多一些休養生息的政策惠及更多人等。當我們收入增加時,抵禦CPI波動的能力必然會提升。記得上世紀80年代,國家面臨巨大的通脹壓力,有的地方發生了搶購風潮,當時理髮、沐浴漲幾分和幾角錢人們也會很緊張,主管部門採取加息、漲工資、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組合拳,成功抵禦了通脹。

  當今經濟社會錯綜複雜,金融危機的影響還遠遠沒有過去,歐債危機正在持續發酵。我們必須在關注CPI的同時,採取更靈活積極的經濟手段,處理好CPI與發展民生的關係,讓民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熱詞:

  • CPI
  • 多視角考察
  • 生活成本
  • 社會總供給
  • 通貨膨脹
  • 零售價格指數
  • 物價水平
  • 加息
  • 人民幣升值
  • 貨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