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南方日報:回應飲水安全背後的焦慮才是正途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10: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7月1日起,我國將強制執行最新飲用水標準,新標准將與國際接軌,指標達到106項。然而,近日一則“全國普查自來水合格率僅50%”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飲水安全的擔憂。儘管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根據2011年最新抽樣調查,我國自來水出廠水質達標率為83%,但這一籠統數據無法徹底消除公眾疑慮。不少網友表示,必須先提高水質再漲價,這樣才會讓老百姓心甘情願掏錢。

  仿佛一聲令下,幾乎所有的中國城市都陸續加入了自來水漲價的大合唱,而且從早幾年拉開序幕至今,我們甚至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波的漲價潮了。在“提高資源性産品價格”、“保護水資源”的大旗下,很多地方都走出了一條“漲價-盈利-虧損-漲價”的怪異曲線,如今將強制執行最新飲用水標準,未必不是新一輪漲價的前奏。但事實是,漲價背後伴隨的未必就是水質的提高,這個被官方默認的58.2%合格率恰是明證。而看似強大的新國標是否就真能保障水質安全?仍然存疑。學者指出,由於現有檢測制度存在漏洞,新國標看似將指標從35項增加到106項,但其中有更大空間可被利用,從而讓地方機構和相關部門更輕易將水質打扮成“合格”。

  每次水價“聽漲會”出現,儘管民眾無奈,但是對於階梯水價、價格杠桿幾乎都能獲得民眾的認可,因為水資源的稀缺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多用多付,少用少付,是一個合理的邏輯。但民眾的認可並不包括對水質不合格的容忍。與公眾迫切希望了解真相相對應的是,各地自來水廠紛紛通過本地媒體向公眾澄清,堅稱各自水廠的出廠水質是合格的。事實上,省環保廳早前就已經透露,廣東的自來水廠的水質檢測存在隱憂。自來水廠本應該天天檢測自來水中的組成成分,但是目前水檢測項目還很不完善,限于實驗室檢測項目和成本考慮,106項的檢測常規檢測只做其中40多個項目,完全檢測自來水水質還做不到。那麼,一些所謂的自證“合格”到底有多少可信度,也就絲毫不難推測了。

  水質監測能力嚴重欠缺、第三方監測制度未能確立使得水質成了自説自話的遊戲。誠然,要切實監控自來水質量必須引入獨立第三方,這個第三方的基本標誌是它的經費來源、人事關係不能隸屬於供水公司,而我國現狀是除了少數幾個檢測中心是獨立財政的,其餘基本都依附於當地供水公司。但要保證飲水質量,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控制好水源質量。一些國家明令禁止排放的稀有重金屬被偷偷排到江河中,使得水源本身不達標,自來水公司又沒有該種檢測項目,從而就難以保障水質達標,因此,必須在自來水的凈化工藝上進行加工,變成所謂的深度處理。但目前,僅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廠實現了深度處理。此外,我們所指的自來水合格率僅指出廠水質,而入戶水龍頭水質幾乎就是監控空白,管網鋪設缺口大,二次水箱污染等,讓入戶水龍頭水質更是存疑。

  一條“全國普查自來水合格率只有50%”的消息,引爆了飲水安全話題。這恐怕不是相關部門一個數據澄清所能釋疑的,回應話題背後的焦慮才是正途。

熱詞:

  • 飲水安全
  • 飲水質量
  • 合格
  • 深度處理
  • 新國標
  • 供水公司
  • 飲用水標準
  • 強制執行
  • 水質監測
  • 凈化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