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要讓學生“不願下課” 老師先得“動腦用心”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07: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電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記者李愛銘)昨天舉行的虹口區首屆白玉蘭教育論壇將目光投向和諧師生關係,與會的教師和專家為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支招。

  “骨幹教師為何受學生冷遇?”華師大一附中政治高級教師江源的問題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她介紹説,自己帶高三年級成績出色,但帶高一時學生卻産生了很大的抵觸情緒。深入調查才明白,學生不喜歡紙上談兵的説理。找到癥結後,江老師調整上課方法,每堂課上請1名學生進行時事播報,2名同學負責分析話題,3名同學進行質疑和觀點交鋒。“枯燥的政治書本知識變成了活學活用的分析工具,學生興趣濃了、能力強了,經常到了下課時間還在繼續討論。”

  初中四年要完成3萬字左右的習作──每週寫大作文、每天寫隨筆,這種作文訓練讓很多語文老師教得吃力、孩子學得痛苦。魯迅中學張亞昀老師化整為零,六年級取消大作文,學生每天隨筆不超過100字。“比如本週要以媽媽為主題。學生前天寫媽媽的職業、昨天寫媽媽的手、今天寫媽媽的鞋……”每天觀察一個細節,一週積累,就是一篇“我的媽媽”的大作文。開動腦筋方法一變,孩子們喜歡上了作文,很多學生還把張老師當“媽媽”來觀察和寫作。

  華師大一附中語文教師李支舜認為,教師具有傳授知識和溝通心靈的雙重身份,但很多教師忙於教授知識,疏于跟學生建立感情,産生缺位;有時大包大攬,剝奪學生自主權,甚至産生越位。“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樂學、好學。”

  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倪閩景提出,師生關係和諧是學校最好的“生産力”,師生關係因此也成為教育的核心指標之一。但老師讓學生喜歡不等於當“好好先生”。老師教得有趣,學生就會愛上這門學科;充分溝通,就會讓學生信任老師;老師還要學會包容學生的錯誤、善於尋找教育時機,扶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熱詞:

  • 學生興趣
  • 構建和諧
  • 下課
  • 媽媽
  • 作文訓練
  • 師生關係
  • 動腦
  • 骨幹教師
  • 基教
  • 生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