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亞維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對學生學業水平綜合素質的全面評價,要發揮最佳水平,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培養學科能力是關鍵。
加強基礎學習,注重知識聯絡
地理學要求文理兼容。上冊的地球運動、時間計算及等值線等,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強調對地理原理的理解和應用,關注地理事物的時空分佈規律。下冊的人口、城市等知識屬於社會科學,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關注地理事物在時空上的發展變化規律。
地理各要素互相聯絡、互相制約,因此,要注意上下冊知識的有機聯絡,人地和諧是地理科學的基本思想。如2011年考題第30題要求從等高線分佈的稀疏規律,推理理想輸油管線的鋪設;第32題要求從該國氣候特徵概括城市空間分佈特徵,就是典型。
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很多題型都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切入,這就要求我們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掌握在不同情境中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如2011年考題第37題,要求學生從“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城市功能分區”和“城市公共設施建設”三個方面分析上海人口空間分佈變化的原因。
很多學生因為沒有分析到位而失分,如果學生能把題目蘊含的理論與上海城市建設的實際聯絡起來,不難發現,隨着中心城區的改造,中心城區的居住用地被商業用地置換,而且隨着軌道交通的發展,郊區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甚至有些同學的家庭本身就有“動遷”的經歷。如此聯絡,答案也就迎刃而解了。
訓練讀圖能力,獲取有效信息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既是地理知識學習的重要工具,也是獲取有效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如2011年考題“讀北非某國等高線地形圖及相關資料,回答問題”一題中,第29題,簡述某國地勢的總體特徵,比較A、B兩地的地勢變化,並簡述判斷依據,要求學生從閱讀等高線地形圖着手;第31題判斷圖中河流丙的主要補給方式並簡述徑流量的季節分配特點,則要求學生結合非洲氣候分佈圖獲取有效信息;第32題概括該國的城市空間分佈特徵並分析原因,則要求學生結合兩幅地圖進行綜合分析。小題之間,既有知識坡度的鋪墊,又有地理思維的層層遞進,充分體現了在地圖上獲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性。
加強邏輯性和科學性
考試分析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對題目不是不理解,而是表述不完整,缺乏表述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如2011年考題第44題,山西省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提升優化産業結構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發展鋁土冶煉,試闡述這一措施的合理性。很明顯,這類題目包含了對學生邏輯嚴密性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考核,對山西省優化産業結構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加強對地理概念的理解與積累,用有條理的文字科學規範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高級教師傅 亞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