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機構熱衷投機成A股毒瘤 中小股民變“提款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直以來,機構投資者熱衷炒概念、炒題材同A股市場的大環境、機構投資者的構成以及其本身缺陷密切相關。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機構熱衷投機嚴重扭曲了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應當從制度上改變證券市場的大環境,從而引導機構投資者轉向長期價值投資。

  分析

  機構緣何偏好投機

  頻繁的發起或者參與各種題材概念的炒作,投資行為短期化、散戶化,把普通投資者當成了博弈的對象……原本被管理層寄予厚望能夠穩定市場、平滑市場波動性的機構投資者,為何在A股如此熱衷於投機呢?

  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宮玉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機構投資者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機構,必然具有內在的逐利性、投機性及其它缺陷,必然具有由於委託代理關繫帶來的代理風險及道德風險。

  宮玉松表示,2007年開始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中,機構投資者充分表現出貪婪、自私、投機。它們一方面通過過度創新埋下金融危機隱患,一方面參與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産品投機,導致巨大損失,多家國際大投行、保險公司倒閉或被接管。

  A股市場本身長期以來缺乏投資價值,制度不完善才是助長機構投資者大肆投機的根本原因。

  他認為,中國股市基本是一個行政化的市場,多年來資源配置是失敗的。“在中國,不可能産生巴菲特,因為這個市場不可能使長期投資者受益,在中國股市,只能做投機,不能做投資,做投資者必敗無疑。”

  韓志國表示,在中國股市現在這個不太可能産生英雄的時代,不太可能産生價值投資的樣板,機構的投機是必然選擇甚至是唯一選擇。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長期以來,A股制度不夠完善,沒有嚴格的淘汰機制,為機構投資者進行投機提供了溫床。而另一方面,A股市場長期以來就存在濃重的投機氛圍,在這種大環境下,機構投資者傾向於“順勢而為”參與市場投機。

  除了上述因素外,專家普遍認為,A股機構投資者構成缺陷也是導致其偏好投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宮玉松表示,在國際公認的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共同基金這三大機構投資者中,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因其運營資金的長期性和穩定性被看作長期投資者,而共同基金運營資金的流動性質和必須定期給投資者回報的特點,決定了其本質上屬於短期投資者。共同基金天然的助漲助跌特徵,決定了其規模過大不利於市場穩定。國外養老基金通常佔整個資本市場資金的25%至45%。各類機構投資者實力相對均衡,長期投資者與短期投資者相互制衡,有利於證券市場相對穩定。

  相比之下,在中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構成當中,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所佔的比例很小,很難對共同基金産生制約作用。因而,在市場的博弈當中,並沒有形成機構投資者之間相互博弈的情形,普通的散戶投資者卻成為了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公募基金的博弈對象。

熱詞:

  • 機構投資者
  • 提款機
  • A股市場
  • 股民
  • 經濟參考報
  • 公募基金
  • 養老基金
  • 散戶投資者
  • 共同基金
  • 證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