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聲音:一切鼓勵買車的政策都應退出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車市連續兩個月輕微下滑,很多人就大喊受不了,認為市場調整是因為汽車下鄉、購置稅減免等政策過早退出所致,於是呼籲政策不能退,政府應重新考慮刺激車市。

  可是,中國車市真的需要刺激嗎?穩居世界第一的1800萬輛的市場規模已經夠大了,在這麼龐大的市場裏,能不能生存發展,要看企業自己的本事。整體市場最近雖然有所下滑,但某些細分市場——比如SUV以及高檔轎車,某些品牌——比如長城、起亞,還是有很高的增幅,市場已經從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走了出來,未來是快速升級的白金十年,只要能把握住這個市場節奏,中國車市依然機會無限。

  沒有哪個行業可以一直無限制地高增長下去,無論是2000萬輛,還是2500萬輛,中國車市一定會在達到頂峰之後進入平穩起伏狀態,中國汽車行業要適應那樣的市場常態。難道非得靠政策刺激出又一個高增長的黃金十年才行?新車銷量非得達到3000萬輛、4000萬輛才行?社會和環境資源的剛性約束,都決定了那是不可能的。

  2008年的金融危機來勢洶洶,在那樣的大環境下,對重點行業進行階段性的刺激和補貼,是有必要的,但是任何行業都不能長期靠政策吃飯。當時出臺的一系列鼓勵買車的政策,雖然令整個行業狠狠地爽了一把,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明顯。中國新車銷量非正常地連續兩年井噴式地增長,打亂了市場自身的節奏,破壞了市場秩序,導致整個行業陷入瘋狂的産能大躍進,渠道大躍進,為未來的發展埋下無窮隱患。

  任何市場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政策的介入必須小心翼翼,可是,我們的政策干預往往失之野蠻粗暴,這邊還在發放著補貼,那邊卻又開始限制上牌。車市的這一輪“鼓勵-限制”的政策干預,和之前的房地産何其相似,先是打壓房價,後來又鼓勵買房,再後來又是史上最嚴限購令,市場哪經得起這麼折騰。

  任何好的政策在實際執行當中,都有可能走樣變形。比如3000元的節能惠民補貼,初衷是鼓勵環保節能和自主創新,但看看那些越來越長的受補貼車型名單,有多少是代表了這個行業技術發展前沿的?而且,名單太長了,本應是重點鼓勵,結果弄成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優惠。技術先進的真正好車,是不需要那3000元補貼的,市場上就有不少車型一面領著國家發的3000元補貼,一面卻在加著價;於是,這種本意是鼓勵先進的補貼,真正鼓勵到的反而是那些落後産品。

  有時候我們按照自己的主觀願望行事,以為可以走出一條捷徑,或者實現彎道超越,但結果卻可能是走得更曲折。比如我們現在對純電動車的補貼力度已經夠大,在深圳,買電動車最高可享受12萬元的補貼,還可獲得免費安裝的兩個充電樁,但是,純電動車並沒有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大約也難以發展起來,因為市場暫時還不接受。我們大力補貼純電動,而不鼓勵混合動力,但是,混合動力恰恰可能是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政策搞錯了方向,最後還是要市場來買單。所以,別以為拿著補貼很爽,你以為喝的是補品,卻往往吃進不少塑化劑和三聚氰胺。

  換個角度,現在買得起車的人起碼不應算是窮人,在醫療、教育、社會福利保障等等那麼多公共事業都還很不完善,很缺投入的情況下,任何對買車行為的補貼,都有失社會公平。

熱詞:

  • 買車
  • 打壓房價
  • 政策
  • 中國車市
  • 混合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