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拿什麼重塑食品藥品安全防線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5月1日新華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記者在暗訪南京長虹大市場發現這裡出售名叫肉寶王的違禁添加劑。據旁邊某飯店廚師介紹,這種添加劑在紅燒肉中使用,會讓人吃上癮,效果堪比罌粟殼,他們廚師不會吃。專家稱肉寶王屬於混合添加劑,直接食用對胃有損傷。(5月1日新華社)

  “毒牛奶”、“毒膠囊”、“毒茶葉”“毒添加劑”…… 如果説人們從前對一些新名詞還多少感到有些驚異,隨著一起起醜聞曝光,人們心中更多的是對此感到無助和無奈——還有什麼是可以放心吃的呢?下一個出問題的又會是誰?

  不法企業為謀求利潤最大化,鋌而走險摻假制假售假的事層出不窮;而由於社會誠信機制缺失,行業自律機制缺失,公眾監督機制缺失,使得市場調節機制失靈。更可怕的是,出了問題,痛定思痛、亡羊補牢,倒也能給公眾一些信心。但遺憾的是,一樁樁醜聞被曝光後,公眾看到的幾乎是同樣的演繹:監管部門“雷霆出擊”,幾個小企業、小角色被懲處;一陣風過後,類似的事件再捲土重來。正是由於監管者這種“不作為”、“慢作為”,導致了食品藥品安全這個社會最基礎的底線頻繁失守。

  公共治理是當前公共行政學術界最流行的理論之一。公共治理是指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及私人組織或公眾等主體對社會公共事務共同進行協調式管理,共同謀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形式。食品藥品安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屬於公共産品範疇。在當前行業信任危機、市場機制失靈、行政資源不足的風險高發期,有必要把公共治理理論導入食品藥品監管,實現多元治理格局,重塑安全防線。

  從法律層面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我國現有法規對有關食品藥品安全的違法行為懲處力度極為有限。比如刑法修正案(八)在討論階段即有專家提出應追究藥品監管者失職的責任,但這些意見卻最終未在修正案中得以體現。這就造成了法律法規的置後為違法違規者預留下了逃避法律嚴厲處罰的漏洞和空檔。在這一點上,有必要借鑒一下美國的做法。美國制藥巨頭輝瑞公司,因在營銷過程中故意誇大藥品適用範圍曾被罰款23億美元,讓這家企業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了極高的代價。

  從標準層面加快對産品安全行業標準的制定。食品藥品安全頻出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權威的安全標準,即便是有,其標準也遠低於發達國家。如在立頓事件中,茶葉中的農藥殘留量符合中國國標,但其中7種未被歐盟批准使用,1種超過歐盟限值,也就是説,立頓涉嫌在中歐設雙重標準。國人的“抗毒”能力並不比外國人強,在安全標準上與國際接軌已刻不容緩。

  從監管層面加重對政府職能部門和公職人員的處罰力度。現在,但凡遇到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發生之後,負有重大監管責任的政府職能部門和公職人員,常常沒有受到應有的追究和重罰,這不僅逃避了應有的法律追究和制裁,也使政府監管在“防火”之中疲於奔命地被動“救火”。也因此,常態、精細、長效科學的監管理念總是難以樹立起來。所以,對負有重大監管責任的政府職能部門和公職人員但凡出現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就應該加大處罰的力度,讓他們為自己的“不作為”“慢作為”付出代價。

熱詞:

  • 食品藥品監管
  • 不作為
  • 公共治理
  • 救火
  • 慢作為
  • 雷霆出擊
  • 防火
  • 監管者
  • 雙重標準
  • 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