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轉制後 內地交響樂團怎樣“活”得更好?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2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內地交響樂團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已然是生存。”這成了日前在杭州蕭山舉行的第六屆中國交響樂峰會上,來自全國各省市的樂團、劇院、高校代表較有共識的觀點。儘管“中國交響樂的現狀和未來”是本屆峰會主題,但由於各地交響樂團生存環境迥異,運作模式不一,樂團的生存,尤其是地方交響樂團“如何才能活下去”引起了強烈關注。

  發展極不平衡 改制環境迥異

  中國的交響樂團有市場嗎?樂團能夠通過市場運作生存下去嗎?各地狀況大相徑庭。

  黑龍江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團長石砥介紹,黑龍江地區的交響樂市場並不發達,演出票房一直比較慘澹。下月,黑龍江省樂團啟動轉企改制,樂團將從事業編制變成企業編制。石砥説:“從前都是政府給予我們資金投入,改制以後,政府資金投入將大幅減少,最終結果就是樂團‘半死不活’。黑龍江的交響樂底蘊是深厚的,可是我們沒有資金,就留不住人,也寫不出好作品。我現在的感覺,是樂團被拋棄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京愛樂樂團和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南京愛樂樂團是全民營的地方樂團,沒有任何政府資助,卻依靠商業演出實現累計盈利一千多萬元,去年演出六十多場。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作為部委直接領導的劇團,得到的政府支持力度頗大,但劇團仍堅持走市場化道路,去年舉辦的時尚交響樂主題演出,收入達三百萬元。

  從整體上看,中國交響樂的市場消費集中在大城市,發展很不平衡。對此,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武旭海認為:“目前改革從總體趨勢上給予樂團更多市場自主性,這對交響樂市場較為成熟的大城市樂團來説是利好消息;有些地方樂團離開了政府大力支持,可能就是‘死路’一條。在改制政策上,應該實事求是,更加靈活。”

  賺錢不等於發展 要為樂團“減負”

  武旭海介紹,樂團的一些商業策劃運作非常成功,演出傳統的古典音樂則“曲高和寡”,票房並不理想。“交響樂産業也肩負為大眾傳播高雅藝術的社會責任,如何做到商業性和社會公益性平衡,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難題。”如何才能兼顧交響樂團的商業性和公益性?目前,各地政府大多為交響樂團演出提供了資金支持,儘量確保一定比例的低價票,以體現其公益性。但一些地方樂團依然感到“囊中羞澀”,是否還有其他渠道可以改變這一狀況?上海音樂學院的魏正啟教授介紹了法國經驗:“在法國,政府除了通過財政上直接支持交響樂團等高雅藝術外,還鼓勵企業資助樂團。法國對企業的營業徵稅很高,但企業若資助高雅文化産業,資助費用就可抵扣稅款。但目前在我國,企業資助交響樂團並不能抵扣稅款,甚至要對這筆資助再徵稅,這使很多企業對資助高雅藝術望而卻步。”

  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郭珊認為,非營利組織可在資金方面為交響樂團解決一些後顧之憂。“各省市的政策、市場情況差別較大,有的地方對交響樂團確實不夠重視。基金會的工作是聯絡有志於資助交響樂的企業家,給予樂團支持。我們設立了‘指揮基金’,資助十幾個地方樂團聘請高水平指揮。此外,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臺,讓各地樂團共享信息和資源,樂團從互不來往到建立緊密聯絡,這是很積極的轉變。”

熱詞:

  • 交響樂團
  • 轉企改制
  • 演出
  • 高雅藝術
  • 中國歌劇
  • 劇團
  • 票房
  • 抵扣稅款
  • 不平衡
  •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