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總額預付制”是利大於弊的“雙刃劍”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1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北京一些醫院集中出現保定患者住院治療現象。記者赴保定調查發現,保定各大醫院限收職工醫保病人。據悉,保定實行名為“總額預付制”醫保新政,醫保中心給醫院定指標,要求醫生限收職工醫保病人,超出限額的由醫生自行承擔,若要在當地治療,患者只能自費。(4月23日《新京報》)

  為了“創收”自肥,在一些醫院,開大處方,過度治療甚至套保,已經不是公開秘密。因而,醫保費用過度增長,捉襟見肘,極大地影響了醫保資金的有效使用。實行“總額預付制”,用意是好的,目的就是控制過度治療、開大處方這類弊病,這一辦法也是醫保現實“逼”出來的節約醫保資金之舉,應當説,實行的結果,也是有效的。

  然而,也必須看到,醫保部門給醫院確定的預付資金額度,並不那麼精準,在總體上,往往“供不應求”,患者實際發生的醫保費用可能大於醫保部門給醫院確定的預付資金額度。在政府不兜底的情況下,醫院當然不願意承擔超出預付資金額度的那部分,承擔就意味著虧損。於是,醫院不僅不敢開大處方,過度治療甚至套保,甚至對正常必需的醫療也斤斤計較,翻來覆去地算,看正在進行中的醫療費用超沒超。若快要花完預付額,該用的藥也不用了,該做的治療也不做了。花完了預付額,就實行自費醫療。秉持這種心態的醫院,對醫保患者不太“感冒”,尤其對重病患者,因為這類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高,是醫療的經濟“累贅”。既然最後的結果是自費醫療,患者何不到醫療水平最高的北京上海這類大城市的醫院?選擇去路途遙遠的大城市醫院自費就醫,還可能耽誤醫療時間而造成病情惡化。同時,也會造成醫療資源使用的不平衡。

  由此看來,“總額預付制”是雙刃劍,施行“總額預付制”,有可能把醫保應當支付的醫療費用轉嫁到患者身上,增加其經濟負擔,這有悖醫保的宗旨。

  “總額預付制”利大於弊,不能因為其産生的負面作用而予以否定。任何一項改革舉措的推出,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在前進中不斷完善。現在的問題是:醫保部門給醫院確定的預付資金額度如何與患者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相一致?這的確有難度。不過,還是可以努力接近這一目標的。當前,最重要的是,醫保部門應努力將預付資金額度核準得儘量接近於現實;對超過預付資金額度的那部分應具體分析,若是合理醫療本該醫保支付的,醫保部門就應當予以報銷,施行“總額預付制”也不能拘泥于條條框框;還要細化監管環節,完善相應改革配套措施。指望“總額預付制”包打天下,有可能激化醫患矛盾,其結果可想而知。

  作者:于文軍

熱詞:

  • 總額預付制
  • 醫院
  • 患者
  • 大處方
  • 醫療費用
  • 創收
  • 新京報
  • 病人
  • 醫患矛盾
  • 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