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家級非遺“顧繡”傳承人:保護繡針像保護眼睛一樣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3日 23: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根長約2厘米、直徑僅0.3毫米的刺繡針,被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顧繡”傳承人富永萍當成寶貝,插在一本書裏隨身攜帶。

  “這還是1978年製造的,這樣的繡針總共只剩下20多根,我都不敢想象它們用完的那天。”富永萍有些無奈地感嘆。

  松江顧繡是上海工藝品中的奇葩,其因源於明代松江府顧名世家而得名。顧繡多以名畫為藍本,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著稱於世,有“畫繡難分”的境界。之後興起的蘇繡、湘繡等,都曾得益於顧繡技法。2006年,顧繡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入選“非遺”,有了經費,可是富永萍依然犯愁。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繡針。由於顧繡繡針需求量少,工藝要求高,如今國內已很少有廠子在做。每每得知有朋友去香港或日本,她就委託尋覓,但那裏生産的類似繡針雖然規格差不多,卻不是為顧繡專門定制的,材質脆弱,往往繡不了幾針就斷了。

  富永萍説,而今繡針成了顧繡繡娘們最金貴的東西。每人只能得一根,繡得久針頭鈍了,磨尖後繼續用。“我要她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自己的繡針,一旦掉在地上,針就沒用了”。

  除了繡針,用於顧繡的繡線和面料也面臨相似的問題。以倣古畫為主的顧繡,繡線粗細僅為普通絲線的1/16,用於表現人物皮膚的部分繡線更僅為1/120,且需要顏色淡而豐富。目前市面上的絲線雖顏色艷麗,卻無法滿足顧繡對顏色的特別要求。而有倣古絹紙效果的顧繡面料塔夫綢,目前也面臨停産危機。

  同樣的困境也擺在國家級“非遺”南通倣真繡面前。倣真繡傳人張蕾透露,缺乏專門的刺繡工具和面料,已直接威脅中國刺繡的發展。此外,這個工藝門類也缺乏高水平的設計師,大多數繡娘的藝術修養有限,僅靠技法傳承難以“更上一層樓”。

  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教授包銘新告訴中新社記者説,中國刺繡藝術的起點很高,許多門類的傳承往往僅限于針法技巧,往往流於炫技。刺繡技藝的傳承,需要更多審美趣味高、創造能力強,本身具有一定藝術鑒賞水平的年輕人加入,才能賦予這種古老的中國藝術新的生機。(完)

熱詞:

  • 顧繡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傳承人
  • 保護眼睛
  • 非遺
  • 技法
  • 倣古
  • 東華大學
  • 設計學
  • 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