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世遺享受最嚴格保護 設專項經費建預警系統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1日 06: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 楊雪梅  

  從古建築、古樹木到長廊上的彩畫、昆明湖的湖水,世界遺産頤和園的每個“細胞”,都將接受全面監測和實時監控。近日,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掛牌,正式將遺産監測工作納入科學化管理。

  此前,2011年7月和12月,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中心、故宮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相繼正式成立。

  我國于1985年加入《世界遺産公約》,于1987年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産,目前,世界遺産總量已經達到41處,位居世界第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説,我國的世界遺産有4個特點:種類豐富,幾乎包括《世界遺産公約》中的所有類型;分佈廣,涉及平原、山區、沙漠、海島、高原;時間跨度大,週口店北京人遺址與開平碉樓時間跨度超過50萬年;文化多元,有漢文化為主導的遺産地,還有少數民族文化的代表。

  如何使這些屬於世界的文化遺産傳之久遠,考驗的是中國人的智慧。政府做了許多努力,中央財政設立了“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專項經費”,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大國家重大遺産地保護設施專項投入等。2006年,文化部頒布了《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辦法》,中國開始對世界文化遺産和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的文物保護項目實行監測巡視制度,因保護不善,致使價值、真實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脅的世界文化遺産,將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警示名單》予以公佈。同年12月,國家文物局頒布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巡視管理辦法》,明確了世界文化遺産的監測程序、職責和內容,規範了監測行為。

  目前,我國的世界遺産從申報到保護、管理、監測等完整監管體系目前已基本完善。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與其他國家一樣面臨著遺産保護與發展的尖銳挑戰。

  “絕大多數遺産地一旦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就會出現遊客量激增的情況;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其文化遺産所面臨的旅遊壓力尤其突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據測算,故宮每日的遊客承載能力是2萬人,但在旅遊旺季,每天的遊客量實際超過10萬人。今年故宮遊客人數預計將突破1400萬,今後這個數字依然會攀升。“也許在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廣泛整合社會資源和力量,創建遺産保護與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童明康認為,在大規模的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以及舊城改造中,一些不當的建設破壞了歷史村落的格局、環境和風貌,城鎮化迅速吞噬城市周邊的文化景觀,歷史城市景觀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歷史村落人去屋空,歷史建築因缺乏維護而損毀,不當舊城改造常常造成歷史街區淪為倣古一條街式的“假古董”,失去了遺産價值。

  “十二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重點開展兩項工作,一是建立一份“具有可信性、代表性和平衡性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將中國境內具有潛在世界遺産價值的儲備項目納入國際和國家的最嚴格保護範疇;二是建設覆蓋全國的世界文化遺産監測預警系統。目前中國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監測中心,已初步完成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規劃編制,十幾處世界遺産地也提交了監測預警試點工作方案。

熱詞:

  • 保護管理
  • 世界遺産公約
  • 細胞
  • 世界遺産名錄
  • 國家文物局
  • 專項經費
  • 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辦法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産警示名單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 舊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