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世界遺産保護面臨挑戰 旅遊壓力尤其突出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1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遊客超量、票價奇高、開發過度……在第30個“國際古跡遺址日”到來之際,中國世界遺産保護面臨的挑戰引起各方關注。

  從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1987年擁有第一批世界遺産,20多年間,中國已經擁有41處世界遺産,其中文化遺産29處,自然遺産8處,文化和自然雙遺産4處,還有更多的景區在為申請世界遺産忙碌。依託“世界遺産”這塊金字招牌帶來的豐厚利潤,是“申遺熱”之風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童明康認為,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與其他國家一樣面臨著遺産保護與發展的巨大挑戰,有時甚至更為尖銳。

  童明康説,世界遺産地面臨著巨大的旅遊壓力是客觀事實。絕大多數遺産地一旦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遊客量就會激增。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遺産地面臨的旅遊壓力尤其突出。例如,日遊客承載力2萬人的故宮在旅遊旺季,日遊客量實際可達12萬人至13萬人,2012年全年遊客量預計將突破1500萬人,平均日遊客量為4萬多人。

  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及舊城改造是當下世界遺産面臨的又一挑戰。城鎮化迅速吞噬城市周邊的文化景觀,大量農村人口的涌入,迫使歷史城鎮的街巷尺度、交通吞吐量、建築密度及基礎設施因擴容而面目全非。與此同時,錯誤觀念指導下的舊城改造常常造成歷史街區被打造為“假古董”的倣古一條街,或成為煥然一新的街區,失去其遺産價值。

  蜂擁而入的遊客使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景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保護壓力。1992年取得世界自然遺産資格的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6年後就因無節制、超容量開發,受到黃牌警告,然後不得不用數億元資金進行恢復。近年來爆出的還有週口店遺址坍塌過半,武當山古建築被改建成星級賓館,泰山、黃山等以遺産為招牌招商引資,都曾遭到各方批評。

  此外,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對中國世界遺産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對世界遺産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築群造成了很大破壞。越來越頻繁的颱風裹挾暴雨,對福建、廣東等地的遺産本體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當前,世界遺産委員會在審議締約國世界遺産申報項目時,越來越關注遺産地是否就此做好了充分準備、實施了科學防範。童明康表示,可持續發展應融入世界遺産保護事業,“十二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重點開展兩項工作,一是更新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並加強動態管理,二是建設覆蓋全國的世界文化遺産監測預警系統,中國世界遺産監測預警工作將逐步實現制度化、標準化、規範化和常態化管理。

熱詞:

  • 世界遺産
  • 世界遺産名錄
  •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
  • 世界文化遺産
  • 古跡遺址保護
  • 世界遺産保護
  • 世界遺産地
  • 旅遊旺季
  • 世界遺産委員會
  • 世界自然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