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深圳擬申請“文學之城”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2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申請已獲得省和市政府同意 市民反饋消極:只要有豐厚文化土壤 有無稱號不重要

  本報訊(記者鮑文娟)昨日,市文聯透露,深圳正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文學之城”,並已獲得省和市政府同意。該消息一發佈,一時間在網絡上激起千層浪,有的表示支持,有的則認為深圳仍需積累。

  文聯:擬建深圳當代文學館

  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判斷一個城市“文學”,更應該看其市民對於文學的參與熱情,看其文學創作的活力,以及對城市人的影響。

  而深圳的文學特色則在於,這裡是當代中國底層民眾釋放出最蓬勃的創作熱情、創造活力、想象力迸發的文學之地。

  而深圳申請“文學之城”也更看重其對於整個城市文化氛圍的提升。記者了解到,深圳文學藝術中心也正在建設當中,深圳還擬建深圳當代文學館,其功能在於除蒐集、典藏、保存、研究的功能外,還通過展覽、活動、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學走近民眾,讓民眾走進文學。

  市民:文學的意義在於口口相傳

  市民對於深圳是否能成為“文學之城”的説法卻相對消極。在網上的一項調查表明,有八成網友認為深圳名不副實。

  一位從事文化策劃的資深公關人員告訴記者,“而今出版業非常發達,書市上的作品也良莠不齊,多産並不完全等於文學的昌盛繁榮。文學的意義更在於口口相傳,代代相傳。”

  而金融領域從業者李小姐其私下的寫作在小圈子內流傳,她告訴記者,“從嚴格意義來説,現在有許多寫手,但是真正稱得上家的仍算少數。深圳最需要的就是積澱,真的有豐厚的文化土壤,‘文學之城’有沒有其實不重要”。

  深圳,

  憑什麼?

  作品多

  來自深圳市作協的統計數據顯示,深圳作家作品的高産以及獲獎之多,已經穩居全國前列。根據統計,迄今為止,深圳文學作品榮獲國家級及省級以上專業文學獎項100多項,穩居全國各計劃單列市之首。

  近十年來,深圳作家保持了每年出版100多部文學書籍、在省級以上文學期刊發表1000多部文學作品的高産量,超過全國任何一座城市,其中不乏在全國引起反響的作品。

  作家多

  根據深圳市作協提供的資料,深圳有著龐大的寫作群體,其中包括,國家級會員80人;省級會員300人。而熱愛文學的人不僅僅來自體制內,業餘作家、自由撰稿人、校園作家以及散落在社會各階層的寫作者均以文學表達著對這個社會的關注。

  作協的數據稱,深圳堅持長期持續寫作的作者不低於15000人。

  深圳市文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人以年輕為主體,喜好通過文字進行精神宣泄,而深圳寫作資源相對充沛。”

  名家多

  “文學之城”自然要有“大家”坐鎮。深圳市作協表示,近年來名家佳作不斷,包括深圳擁有中國詩壇的常青樹徐敬亞、王小妮夫婦;寫出探討人類靈魂深度之作《曠野無人》的李蘭妮,以及擅長對中國鄉土社會結構進行還原闡釋的楊爭光等。

  此外,在青年文學、網絡文學、打工文學、青春文學等方面深圳也聚集著一批作家群。

  佳作多

  深圳的文學充滿了草根和青春的氣息。80後的人,難忘高中時期幾乎人手相傳的一部作品《花季雨季》,而其作者便來自深圳。而深圳又是打工文學的大本營,打工文學最早在深圳出現。

熱詞:

  • 文學
  • 文學特色
  • 文學作品
  • 文學創作
  • 文學表達
  • 文學期刊
  • 文學書籍
  • 文學之城
  • 青春文學
  • 作協